近日,中纪委通报了九起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中央纪委有关负责人强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聚焦扶贫领域,加大对“小官大贪”、侵吞挪用、克扣强占等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查处力度,坚决整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基层“苍蝇式腐败”问题不容小觑。针对基层腐败问题,不仅要“亡羊补牢”,予以严厉打击,更应“未雨绸缪”,做好“三防”措施。
一是搞好环境卫生,防腐败。“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腐败份子有如苍蝇,需要有适宜其生长的周围环境。苍蝇喜欢在肮脏不堪、臭气熏天的环境下生长活动。要防苍蝇,先要破除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经常大扫除,经常消毒杀菌,不让其肆意生长、繁殖。对腐败分子而言,如果没有适宜其贪腐的土壤,也就难以生存为继。因此,要解决基层腐败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全民思想道德建设,整体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另一方面要从行动上依法办事,坚决从严惩处各种腐败问题,让腐败分子真正“鸡立鹤群”,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对象。
二是加装防护网,防穿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今世界,物欲横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财富的快速增长,各种不良思想,不好的人和事,冲击者人们的思想,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定力强者,定能“出淤泥而不染”,成为思想和行动上的佼佼者;定力弱者,势必走向贪腐之路。故而,要选拔出人民满意,组织放心的干部,必须加装防护网,不让趋炎附势,唯利是图者有机可乘,混入干部队伍。
三是求真务实,防虚假。“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纵观中纪委通报的九起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绝大多数是基层干部通过虚报、伪造等方式,骗取国家资金,获取个人利益。因此,要防止基层微腐败现象的发生,重点是求真务实,防虚假。这不仅需要监管者要练就火眼金睛,在项目审批,工程建设,补助资金发放等问题上加强识假辨假能力,更要加强教育,加大对制假者的惩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让虚假现象少发生、不发生。
作者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食品药品和工商质监管理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