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赵安之:关键在于让农民高效参与

[ 作者:赵安之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4-26 录入:19 ]

2012年,甘肃省将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以来,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攻坚拔寨的白热化阶段。从2012年至2015年,我被组织选派前往离县城9公里的一个贫困村——祁川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

初到村上时,村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山区道路不通,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电网改造欠账较大,农业产业培育滞后。上任伊始,我首先认真调研村情户情,掌握村级经济的基本情况,梳理扶贫工作的思路和入手点。梳理情况后发现最大的困难在于,项目建设规划到底应该如何来做,才能使上级投入的扶贫资金高效利用,才能确保项目选择群众满意,才能使社会效益最大化。

我带领团队摸索出了许多极具价值的方法和案例,核心思想就是将“参与式”扶贫的概念融入“精准扶贫”之中。简言之,就是通过调动贫困地区群众的广泛参与、积极参与、主动参与,来为本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产业开发,出谋划策。项目规划实质上就是一个“公共选择”的问题,群众是一个集体的概念,群众的愿望并不总是一致的,那借用何种工具才能让各类人群充分表达意见,并实现有效收集、客观统计、全面反映呢?如果只是些杂乱无章的争吵,而难以形成有价值的公共决策,就只能算是“无效参与”,那么怎样能让“参与”变得更加简便而高效呢?我设计了一种名为“投石计票”的方法,力争保证参与的公平、透明、简便、有效,既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过高的技术难题,又充分关照妇女、老人、文盲等各种特殊群体的发言权和参与权,给予每一个关爱集体的个人平等表达意愿的平台。

2013年元旦,我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讨论产生10项拟实施的项目,包括4项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建设、水利建设、农电网改造、小康农宅建设;6项扶贫产业项目:养羊产业、养猪养鸡养牛等其他养殖产业、苹果栽植产业、设施蔬菜、苗木产业及其他项目。我将10件待选项目制作成卡片,匹配简易明了的图片,将10个标识牌放在10个小盆中,农民以石子为选票,将自己的石子(选票)投到心仪的项目盆中。这次“投石计票”选项目的群众大会,分6个会场分头召开,共收集选票729张。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需求占总票数的68.32%,水利建设为众多小组最关注的问题之一,道路建设和农电改造依然是日后工作的重中之重。产业开发项目的需求占总票数的31.68%,其中苗木产业为特色产业,而养羊产业,及养牛、养猪、养鱼等其他养殖产业都不乏兴趣。

1.png

无疑这是一场深入而广泛的摸底调研,充分而详尽地反映了全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开发上的投资需求和发展愿望,既是对过去全村发展情况的一次精确摸底,也为下一步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指导。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继续加大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建设,按照各个村民组的投票结果进行投资布局和产业扶持。尤其是产业培育方面应该充分尊重各个村民组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传统产业背景,对群众认可度较高的产业,同等力度给予扶持,形成特色产业群,而不可厚此薄彼,盲目指挥。

作者单位:甘肃省镇原县城关镇政府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微信号 赵安之工作室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