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发展中经济体里,主粮价格常常经历剧烈的季节性波动。当新粮刚刚收上来,市场上的粮食出售价格较低。但等到旧粮消耗殆尽,新粮还未收获的时候,粮价又会大涨。相当有规律的巨大价差自然也意味着投机居奇的机会:某人可以在低价时购入粮食,再到高价时卖出(buy low sell high)。然而,绝大多数的小农户却逆此逻辑行事:他们倾向于在粮价探底时出售自己的产品,而到高价时再从市场上购入口粮。
这个看似有违理性的“贵买贱卖”现象(buy high sell low)被学者们多次讨论。有人认为这是农户缺乏耐心的表现。然而大量证据又显示农户在牲畜饲养和教育等方面进行长期投资的耐心并不低。也有人认为这是缺乏便宜和可靠的储粮方式导致。但是至少在Stephens 和Barrett 这篇文章所研究的肯尼亚地区,粮食可以简易地储藏。
Stephens 和Barrett 于是提出一个假设:是不完善的借贷市场(credit markets)迫使农户急于出售粮食以缓解现金短缺的状况,即要解决迫切的现金短缺只能以未来高价买粮为代价。他们构造了一个两期的农户模型。第一期是粮食收获期(harvest period),而第二期是没有新收获的缺粮期(lean period)。假设农户最大化两期的总效用。在第一期,农户要决定消费、出售、和储存多少自己生产出来的粮食,并且要决定购买多少除粮食外的其他商品。这一期的预算由农户出售劳动力所获的工资、出售粮食所获的收入和借贷的额度共同决定。在第二期,该农户要决定购买多少粮食和其他商品。这一期的预算由农户出售劳动力所获的工资、所储存的粮食(减去储存过程中的折耗)决定。
在不受借贷额度影响的情况下,农户将通过平衡第一期和第二期的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来使总效用最大化。但是,当第一期的借贷额度约束了农户的选择时(binding credit constraint),该户必须通过减少储存粮食来增加第一期的粮食销售,以便再次平衡两期的边际效用。于是,农户就在借贷局限下表现出了在收获期大量出售粮食,而在缺粮期购入粮食的行为。此外,作者们还考虑了粮食市场交易成本可能带来的影响。
利用来自肯尼亚1682户农民的月度生产消费信息(2004到2005年),作者们检验了其理论预测:借贷局限会增加农户在收获期出售粮食以及在缺粮期购入粮食的可能性。在实证模型中,作者们利用农户与农贸市场的距离来估计交易成本。为了消除借贷局限的内生性,他们用结合了工具变量的probit 模型估计了农户受到借贷局限约束的可能性。最后,作者们用多变量样本选择模型(multivariate sample selection model)来同时测度借贷局限与农户进入粮食市场的决定,及其与粮食交易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理论预测通过了检验。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经好文章(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