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将脱贫攻坚作为今年全省三大战役之首进行了战略部署。作为国家罗霄山片区脱贫攻坚重点县的宜章县,将继续深入推进产业扶贫,使之成为全县持续稳定脱贫的基础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宜章县共有84个贫困村、8485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非常艰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抓手,围绕全省“四跟四走”产业扶贫工作总思路,提出“面对市场选产业、选准产业找能人、找好能人帮穷人、能人穷人共发展”的宜章路径,两年共选取112家优质产业实体对接4.45万名贫困人口,形成了“我脱贫、你发展”的产业扶贫共赢格局。
以市场导向选产业。立足县域产业和贫困地区资源禀赋,按照“县有特色产业、乡村有拳头产品”的要求,精准选择产业对接扶贫。在产业选择上坚持工业、农业、服务业一起上。继续发挥脐橙、福鹅、红茶等省级扶贫重点产业的带动作用,切实抓好光伏、电商、旅游等产业扶贫,依托莽山黑豚猪养殖、天塘蓝莓、平和红薯干、杨梅山橡子豆腐、梅田食用菌等特色农业产业,破解贫困户发展产业难的问题。在产业扶贫载体上,发挥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作用,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和就业帮扶等方式,让贫困户对接产业、联结企业,实现互利共赢。
以金融撬动强支撑。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牵引、社会帮扶为补充,整合扶贫资金助力产业扶贫。重点推行“政府风险补偿金、优质经济实体、扶贫小额信贷、电商+贫困户”的“4+1”金融扶贫模式:做强政府风险补偿金平台,县财政每年注入1000万元建立风险补偿金;实行经济实体反抵押贷款机制;实现经济实体获得融资、银行拓宽放贷业务、产业发展增强后劲、贫困户得到股权分红的共赢目标;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免抵押、免担保、基础利率、全额贴息的扶贫小额贷款,充分发挥金融助推产业扶贫的杠杆作用。
以机制保障稳效益。坚持以利益联结、能人带动、资金投入、风险防控为保障,确保产业扶贫健康平稳发展。为此,我们引导贫困户将扶贫小额信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优质经济实体,形成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通过提供就业、订单采购、基地共建、投资入股和技术推广等方式参与扶贫开发;明确投入到贫困村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0%用于产业扶贫,并以产业项目帮扶到贫困户;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全部评级授信,对经济实体经营生产情况实行动态评估,切实防控合作风险、金融风险、市场风险,提振金融机构、产业实体和贫困群众的信心和决心。
(作者:宜章县委副书记、县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湖南日报 2017年01月13日 星期五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