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意在解决中国农村的两个紧迫问题,同时维持集体所有制。
中国为私营部门投资大规模农业铺平了道路,宣布一项土地权利改革,使世界人口最多国家的农业迈入一个新时代。
转向公司化农业是为了解决中国农村的两个紧迫问题——老年农民快速增加和数亿小块农地产出率低——同时让执政的共产党坚持不允许私人拥有土地。
目前北京方面禁止买卖农业用地,这一禁令与其目标(将数以百万计的小块农地整合成大型农场)存在抵触。农民不拥有土地;他们承包经营村里集体所有的土地,承包期长达几十年。
复杂的法律安排使得个体农户可以临时转让承包权。现在,通过一项“土地经营权”的改进,一个村子可以将其土地集体转让给公司,以换取年度收入。“保持了集体所有权、承包关系的稳定,”中国农业部长韩长赋昨日表示。
今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了安徽省小岗村,令外界产生对改革的期待;1978年,正是该村的农民悄悄划分公有土地,开始了土地改革,结束了普遍的粮食短缺。时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陪同习近平视察,这位改革派官员多年倡导让农民自愿转让土地承包权,以便逐渐扩大农业经营规模。
但事实证明习近平不愿挑战禁止私人拥有土地的制度;而这个禁令被改革派视为提升中国农业水平的大障碍。“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韩长赋援引习近平的话称。
大约10年前出台的引入真正的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尝试也失败了。通过转让合同实现自愿土地整合的做法被证明受到农户欢迎,但实际进展过程慢于北京方面的预期。即使是较大的农场也经常借不到足够资金来升级设备或种子,以提高收成。
新的改革将加快转向农业资本主义的趋势,由商人与村委会签订合同,接管村里的所有土地,同时为村民提供就业和收入来源。在成功的情况下,这种模式有助于引导能够获得贷款的商人参与农村经济。它还能为不再能依靠耕作小块农地维持生计的老年村民提供收入。
“在毛主席的公社,人们提供劳动力,得到可用于换取粮食的工分。在新模式下,人们提供所有资产,获得收入,”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商人表示,他的公司计划与数百个村子签订协议,经营2000平方公里的农地。“但原则没有改变,结合在一起是为了共同发展。”
Archie Zhang补充报道,译者/和风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英国《金融时报》 2016年11月4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