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的发展,核心就是“人”的合理流动和有效聚集。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基本 分为四个层级,基础层级是小乡镇,第二个层级是小城镇,第三个层级是中、小城市, 第四个层级是超大、大城市。
四个层级聚集的人的数量不一样,但是方式均是产业聚集。小乡镇主要聚集着为 农业生产提供技术、资金、流通的农业服务业;小城镇则聚集着农业服务业和与农业 相关的工业;中小城市聚集着工业以及人口所带来的服务业;超大、大城市基本上吸 引了各种科技资源、产业资源和服务业资源,以及人才资源。不同层级的人口聚集带 动了人口的合理流动。
同时,随着现代农业的逐步实现,农业产业的高收益逐步显现。由于资本有向着 利润最高的区域流动的属性,还带动了高素质人口从高层级的聚集区域向低层级聚集 区域回流,实现良性的、可持续性的循环。
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就是“人”,居住在平房的人聚集在一起上楼,绝不仅仅是从 原有的平房搬到新的楼房中。大城市的人来自小城市、小城市的人来自城镇、城镇的人则来自农村。农民上楼伴随就是农民的就业。现代农业可以给上楼的农民带来更多的就业会,农民拥有了更多的稳定收入,才具备成为城镇居民的经济条件。
农业现代化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规模化生产,产业链延伸,食品加工业。这三项不仅可以有效的拉动内需,同时还可以同时带动外贸出口创新和国内的投资。农业加工业可以为国际市场提供新型产品和创造更高客户价值,实现中国创造;投资于有 可持续回报的现代农业、良性需求的城镇化带来的一定不是泡沫而是经济的稳步快速 增长。
参考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的人口流动和聚集。我们发现我国的城镇化发展与发达 国家几乎相似。但存在问题。据统计(2009 年数据),我国省级区划 34 个,地市级区 划 333 个,县级区划 2859 个,乡镇区划 40828 个。在人口的聚集方面,超大、大城市 和中小城市聚集了 7.5 亿人口,占到了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而同时小乡镇、小城镇 的人口还在向超大、大城市以及中小城市流动和聚集。由于这些流动人口整体素质不高, 又没有足够多的资本,给这些超大、大、中小城市带来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比如就业、医疗、养老、卫生等等。那么在实现城镇化的过程中,就需要通过合理的 产业聚集来实现合理人口流动和人口聚集。小乡镇一般以农业服务为主,小城镇则可 以有一定规模的农业服务和农业工业的聚集,中小城市具备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 础,而超大、大城市通过自身的活力及辐射力,在吸收着各种资源,其中很重要的一 部分就是人才资源。
另外,在资本流向方面,由于我国在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用资本推动现代农业 方面中存在巨大的短板,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资本回流后没能创造足够的利润,也就 无法实现人口的回流,造成不良性、不可持续的现状。
我国城市群发展目标是通过实施集群化式城市发展战略,到 2030 年形成多层次、 开放性城市群体系。
多层次城市群包括三方面内容:从城市规模看,将形成城市带、城市群、巨型城市、 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居民点协调发展的城市 发展格局;从空间影响看,城市发展将自成体系,既有世界城市和国际化城市,也有 国家级城市和区域城市;从城市功能看,将呈层级分化趋势,少数城市将成为全球经 济控制和管理中心,成为世界顶级城市,同时存在以管理和服务、生产加工为主要功 能的中低端城市。
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更加频繁,我国城市与全球城市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深度与 广度不断加深,我国城市体系将与全球城市体系相融合,形成内部开放与外部开放相 结合的全面开放的城市体系。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作者的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