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战斗。各省大战区、各地市“作战区”、各县突击团、各乡镇突击营、各村突击连、各扶贫工作队战斗小队要在各自的战场上各司其职。参加这场战斗的同志都是“军人”,军人讲的是战场纪律,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遵守战场纪律。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纪律保障,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战场纪律一定要围绕精准排查、精准整治、精准查处“三个精准”,架起纪律“高压线”,保障政策落实到位、资金用在刀刃上。
一、严肃政治纪律,精准排查违反脱贫攻坚战纪律线索。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13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讲话强调:“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各级党组织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努力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各级党委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不守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这些论述和部署,彰显了鲜明的问题导向。脱贫攻坚战违反“战场纪律”问题线索,基层是“主战场”。仿照军事化机制,制定“作战计划”,划分“战斗区”,层层签订“军令状”,严格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大扶贫工作中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一年一结账。扶贫资金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允许被侵占和挪用。对干部违犯脱贫攻坚战战场纪律的行为主要通过教育,提高全体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对于维护脱贫攻坚战纪律有功的人员给予奖励;对于严重违犯战场纪律构成的人员,按纪检处理。各地要通过约谈、巡察、督办等方式,主动收集问题线索;充分发挥信访举报发现问题线索主渠道作用,优化健全“信、访、电、网”四位一体举报平台,主动了解问题线索。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排查核实,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对审计、扶贫开发等部门发现并移送的问题线索,要组织力量认真调查,发现有违纪违法问题要严肃处理,警醒觊觎扶贫资金的少数党员干部,促其知止收手。
二、严明工作纪律,精准整治违反脱贫攻坚战纪律苗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要完善扶贫项目资金监督管理机制,严肃惩处违纪违法行为,使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真正做到精准扶贫,确保扶贫政策落实。落实项目资金的县市区相关部门和乡镇、村级组织,是扶贫项目资金被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的高风险部门,必须加强监管。发改、财政、审计、扶贫开发等部门要经常对扶贫项目资金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做到防患未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扶贫领域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打招呼,早提醒,早处理。突出对资金分配、项目审批、物资采购、项目实施等关键环节的监督。紧盯重点人和关键权力开展监督检查,特别是加强对村组织一把手和有扶贫项目招投标决定权干部的监督。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从严整治和查处扶贫过程中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全面梳理排查,强化问题线索管理处置;把脱贫攻坚中的违纪违规行为作为纪律审查的重点,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做到抓早抓小、动辄则咎;针对“微腐败”的特点,要对症下药,在信息透明、流程监管、强化监督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在征地拆迁、惠民资金、工程建设等高风险领域加大治理力度,落实好“两个责任”,从而不断净化基层政治生态,让权力健康运行,让干部干净干事,从源头上防治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三、严格组织纪律,精准查处违反脱贫攻坚战纪律行为。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时指出:“要加强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集中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对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的要从严惩处!”近年来,大量扶贫资金流向基层,涉及的项目有上百个,涉及的资金数万亿,也就成了少数人争相伸手的“香饽饽”。有“油水”的地方招“苍蝇”,有油水的地方易滑倒,有的置中央三令五申于不顾,顶风违纪,肆意妄为,吃拿卡要、“雁过拔毛”,借扶贫惠农政策落实大捞一把;有的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虚报冒领、骗取国家补贴资金,给国家和集体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有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各类扶贫项目资金,甚至用于发放奖金福利、吃喝招待,大肆挥霍浪费;有的违规处置集体“三资”、侵吞集体财产,甚至违规处置变卖扶贫物资;有的在落实救济、补助政策中暗箱操作、优亲厚友、办事不公;有的利用扶贫资金、政策打造“政绩工程”,“垒大户”、“造盆景”,搞“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还有的漠视群众疾苦,散漫懈怠、敷衍应付,不作为、乱作为等等。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共查处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5292个,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737人,形成有力震慑、遏制扶贫领域腐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县委宣传部 莫贵龙)
资料来源:求是理论网、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网、中新网、广西日报、张家界在线等
作者单位:广西马山县县委宣传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