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赵财神:西方现代农业对我国农业的指引和借鉴

[ 作者:赵财神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31 录入:王惠敏 ]

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就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但对什么是农业现代化的 认识,却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综合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可知无 论其理论或实践,在某种程度上都给了我们一定的指引。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 基本国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之路。

西方农业主要起始于畜牧业,我国则开始于农耕文化。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在二战后出现了系列令人瞩目的新特点,改变耕作制度,建立了以畜牧业、特别是以 奶牛饲养业为主的生产结构,使食品工业成了最重要的工业部门,推进了农业国际化。

在我国,刀耕火种是最原始的耕作文化。在那个地广人稀,人类没有先进的耕作 工具采取粗耕的方式,之后发展为精耕细作。在一块土地上一季一季地耕种,土地基 本没有休耕期。而近现代的农耕已经不是仅仅依靠人力了,很多的地方都实现了机械 化作业,并且朝规模化农业发展,逐步走向现代化。

比较欧美发达的畜牧业模式和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可以看出,其中最大的区 别并不是规模化、工厂化、设备化,这些均是外在的表现。最主要的区别是欧美发达 的畜牧业模式是以畜牧业主导的农业生产模式,农业生产是围绕畜牧业的发展展开的, 而我国仍然是种植业(也可以说是粮食生产)主导的农业生产结构,畜牧业仍然处于 一种从属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下,从物能级配准则来看,目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仍需 要极大地丰富和提高。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 时期,而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则直接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如果农业现 代化搞不上去,不仅会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势必会拖工业化、城镇化 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后腿。

因此,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抓住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又适应了 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提高农业现代化,加快我国从传 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是历史必然,也是众望所归。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发 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没有二、三产业和城市的同步发展,单纯的农业现代化是不可能 实现的。美国大约用了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完成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吸收农村劳动力 的部门是城市的工业和服务业部门。日本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用了将近一个世纪的 时间。期间,日本政府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农业的规模化经营,鼓励小农户脱离农业转 向非农产业,另一方面制定了促进工业、农业、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的计划,规定在 城市郊区建立各类工业,吸纳农村人口就业。拉美、印度、菲律宾等国家农业现代化 的教训说明,没有二、三产业和城市的发展,农村人口的大量转移必然导致城市出现 贫民窟、失业、公共服务缺失等严重问题。

这些国际现象表明,发展中人口大国转移农民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我国目 前还有大量农业劳动力需要转移,而城市自身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因此特别需 要处理好农民转移、就业安排等问题。

现代农业突出的是“一体化”。它不仅包括传统农业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 水产业等,还包括产前的农业机械、农药、化肥、水利和地膜,产后的加工、储藏、运输、营销以及进出口贸易等,实际上贯穿了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领域,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群体。西方把它称作农业与食品业经济,或叫农业一体化。

现代农业依托的是高科技投入。传统农业主要依赖资源的投入,而现代农业则日

益依赖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投入,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新技术的应用,使现代农业的增长方式由单纯依靠资源,转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上来。

现代农业依靠的是市场导向。必须建立起购买、销售等现代农业的市场体系,尤其要建立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社,使农民在现代农业的大市场中有一席之地。与传统农业以自给为主的取向和相对封闭的环境不同,现代农业的大部分经济活动被纳入市场交易之中,农产品的商品率很高,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具有高度的规模化、计划化和一体化。

现代农业提倡的是多功能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农业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农业的农产品供给功能,其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了。比如:通过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农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功能和就业增收功能明显增强;通过开发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农业开始承担起生活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化传承等功能,由此也形成了生态保护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循环农业、服务型农业等多种新型农业形态。

总的来看,现代农业一改传统农业的基本面貌,具有新的内涵、功能和定位。可以说,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是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现代农业是开放的农业,发达国家在开放国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农业支持保护,加强对农产品贸易的有效调控。2008 年国际粮食市场波动的教训表明,粮食供给依赖国际市场的国家,容易引发社会动荡。我国农业在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提高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十分重视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对农业中保护什么、开放什么做出正确决策。我国的粮食供给不可能较大程度地依赖进口,确保粮食安全不能依托于国际市场,粮食问题必须立足国内解决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作者的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