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审计厅近日披露,有4亿资金被闲置2年,未能被及时有效使用。这一现象并非四川独有,审计署发布的40个县财政扶贫资金审计公告显示,有8.43亿元扶贫资金长时间闲置,其中,2.6亿元闲置逾2年,最长的竟逾15年之久。(新华网,7月25日)
为实现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央可谓是下了狠心、出了重拳,从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从资金到政策,中央出台的一系列举措无不释放出了国家想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役的信号,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落实层面,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打起了扶贫资金的主意,宁可让扶贫资金“睡大觉”,也不愿让扶贫资金真扶贫,以至于扶贫资金“到处都缺钱”和“资金睡大觉”的报道屡见报端。
为何扶贫资金陷入了如此尴尬的境地,为何本该“活跃”在扶贫一线的资金停滞不前?就笔者而言,我认为有以下两方面原因,首先就是部分地方政府官员对于扶贫资金动了歪念,起了邪心,企图把扶贫资金“私有化”,他们任性增加贫困人口,任意套取贫困资金,于是一面扶贫缺口扩大,一面扶贫资金闲置,而他们也可以坐享渔翁之利,对这些“闲钱”予取予求;另一方面,管理的缺失也是造成扶贫资金遭遇闲置的重要原因,虽然中央对扶贫资金进行了层层管理和层层规定,但是在这看似严密的管理机制背后,却造成了扶贫资金的使用脱节,大量资金不知如何用,用在哪。同时,管理的缺失也体现在给腐败制造机会的层面上,试想扶贫资金的管理机制真的如此科学严密,那么套取扶贫资金,资金“沉睡化”的现象根本不会出现,正是因为管理机制存在漏洞,于是一些“有心”的地方政府官员钻制度的空子,通过任意增添贫困人口的方式来套取贫困资金,从而填满自己的“荷包”。
习主席说过:“扶贫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然而,频频发生的扶贫资金被闲置的现象无疑与这一句话背道而驰,因此,确保扶贫资金用于扶贫,彻底清除扶贫资金被闲置的现象无疑成为了脱贫攻坚的重点。具体来说,首先必须建立科学严谨的管理机制,祛除多头管理、重复管理,避免规划与操作脱节现象,务必实现上层规划与地方实施无缝衔接,从外部环境确保扶贫资金能够用、有处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于地方政府扶贫资金使用的监管,建立专门的监管小组,对于贫困人口、贫困资金的确立,再到资金使用都要进行全程监管,对于发现的地方政府官员套取贫困资金,刻意闲置贫困资金的现象,要及时惩处,确保地方在政府不敢碰触法律的的红线,不敢染指人民的扶贫资金。
作者单位:平武县龙安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