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中国着力盘活农村“沉睡”资本

[ 作者:刘金辉 曹凯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26 录入:吴玲香 ]

“今年通过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从银行获得了500万元的低息贷款,这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河南省长垣县天诚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好雷说,公司之前发展都是靠自有资金,而通过这次贷款,他们引进了多种名贵苗木,养殖场也增加了2个羊舍。

天诚农林公司从2007年开始从当地农民手里流转土地,目前共租种660亩地开展花木种植、养殖等高效农业。尽管根据协议天诚农林公司获得了这些土地的经营权,但在以前是无法通过抵押获得银行贷款的。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改革财政支农投入使用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健全农村创业创新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贷款难、贷款贵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农民为贷款付出了很高的成本,资金缺乏对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农民增收都是很大的约束。

2015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旨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

河南省长垣县是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之一。目前,长垣县已办理57笔该项贷款,总计约8600万元人民币。

“目前,贷款的对象主要是一些通过土地流转租种较多土地的新型农业主体,比如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长垣县金融办公室主任谢杰说。

农业部数据显示,目前在全国2.3亿农户中,约30%、超过7000万农户已流转了土地,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这一比例更高,超过50%,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成为真正的农业生产经营者。

向天诚农林公司放贷的长垣县民生村镇银行副行长王战胜说,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风险,由于农业种植本身的风险较大,假如公司经营不善破产,银行也无权没收土地,因为土地是集体所有。

为此,长垣县正在试验“政府+银行+保险公司”的风险共担模式。政府出资2000万元作为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撬动银行贷款2亿元,保险公司为贷款的农业合作社或公司提供信用保险。

“这种模式为一些没有物质抵押物的农业项目开辟了一条通道,同时降低了银行的风险。”王战胜说。

目前,中国有232个试点县(市、区)在进行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探索。2017年底试点结束时,国家将总结经验,视情况在全国推广。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

在中国农村,目前除了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在进行试点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等也在进行试点,探索盘活农村沉睡多年的资本要素。

河南长垣县也是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之一。截至201611月底,长垣县共入市出让9218.63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交总金额2423.1万元,农民集体获取收益2172.8万元,土地用途涉及工业、商业、教育等。

长垣县樊相镇古寨村原本荒废的3.19亩建设用地入市后,以40.2万元的价格出让给一家公司用于商业开发,这些收入经村民表决用于村中道路的修缮。

长垣县国土局副局长李俊说,有些农村建设用地常年闲置,现在可以通过入市交易的办法获得集体收入,这些收入可以用于集体事业,也可以分发给群众,这完全由村民投票表决。

“以前农村土地是死的,有的农民不种就撂荒了。现在通过盘活土地资源,流转的土地可以通过抵押经营权获得贷款,闲置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交易,这就实现了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实现了土地这种稀缺资源的升级,对激发农村、农民活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李国祥说。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华社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