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下旬,我们赴贵州安顺平坝区就农村集体土地财产权实现方式进行调研。平坝区围绕“三权”(即确权、赋权、易权)促“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发展思路和该区乐平镇塘约村的“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发展模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深化农村产权改革,助推农村加快发展
——平坝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做法和经验
一、“三权”促“三变”,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七权”同确,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在乐平镇同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农村集体财产权“七权”精准确权试点。截止我们调研时,乐平镇已完成“七权”同确总任务的90%以上,全部工作在7月底完成并实现颁证。通过“七权”同确,实现了财产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分离,清晰了集体和个人各类产权,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充分赋权,拓宽农村经济发展路径。充分赋权,即赋予农村集体和农民“七权”以流转、抵押、担保、入股、处置等多种权能,不仅解决了土地细碎、资金短缺、效益低下等问题,还丰富了农村集体和农民财产权的实现方式,拓宽了经济发展路径,并且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激活了农村“沉睡”的资本。
3.推进产权交易,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实力。该区搭建了农村产权流转管理中心+评估+仲裁+担保+贷款为一体的“一中心四机构”,建立起了以市场化为40%导向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立完善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将抵押、担保、入股等交易品种放入平台交易,为交易双方提供规范便捷的市场信息及政策咨询等服务。拟建立土地流转中心、股份合作中心、金融服务中心、营销信息中心、综合培训中心和权益保障中心等“六大机构”。
二、创新抓活村级合作社,形成集体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平坝区将农村合作社作为富民强村的“牛鼻子”,鼓励村民以土地、资金与村集体合股联营,按照合作社30%、村集体30%、村民40%的收益分配模式进行利润分成,促进村集体与村民的“联产联业”、“联股联心”。
合作社还突破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常规模式,在其内部组建妇女创业联合会、红白理事会,设立劳务输出公司、建筑公司、运输公司等,开展综合培训,整合优化全村劳动力资源。
合作社还实现了资金统一管理、资源统一规划、产业统一发展、产品统一销售,实现了改革红利统一分享,使农村各类资金资产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为农业生产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三权”促“三变”,“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塘约模式(调研组 张乃贵撰写)
1.基本情况
贵州省安顺市坪坝区塘约村是国家级二类贫困村,是安顺市农村综合改革和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改革试点,号称全区农村综合改革第一村和全市“七权同确”第一村。该村辖11个村民小组,921户,3392人,耕地4860亩,森林覆盖率76.4%。近年来,该村通过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尤其是“三权”促“三变”的积极探索,盘活了农村资产,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走出了一条抓改革奔小康的发展之路。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不到4000元提升到2015年的8000元,村集体经济从不到4万元增加到80万元。改变了“386199”部队历史状况,农民工返乡率达80%以上,成为该市的“小康示范村”和“农村综合改革的样板”。
2.集体土地财产权实现的主要方式
塘约村集体土地财产权实现的主要方式(或称主要途径)是“三权”促“三变”。“三权”就是确权、赋权、易权,“三变”就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1)以确权为手段,夯实“三变”改革基础。这个确权主要是推进农村产权“七权同确”,即同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林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农村集体财产权精准确权。实现了“权证到人、权跟人走”,并建立了农村产权信息管理平台。
(2)以赋权为突破,加快“三变”改革进程。一是赋予产权主体流转权能,并成立了土地流转中心。二是赋予产权主体入股权能。成立了股份合作中心,探索“合股联营、村社一体”发展道路,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济发展模式,鼓励村民以土地和资金与村集体合股联营,按照合作社30%、村集体30%、村民40%的收益分配模式利润分成,促进村集体与村民的“联产联业”、“联股联心”。三是赋予产权主体抵押担保权能。成立金融服务中心,建立村级金融担保基金,探索“3+X”放贷模式,创新“金土地贷”、“房惠通”、“特惠贷”等信贷产品,引导产权主体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房屋所有权等抵押担保贷款,让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村集体及贫困户抱团发展。四是赋予产权主体权益权能。成立营销信息中心,组建营销团队,打造特色品牌,通过“互联网+农产品”,“合作社+物流”的营销模式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同时,与公司合作开展多项生产与营销项目,实行订单生产营销。
(3)以易权为途径,显现“三变”改革成果。一是抓资金投入,保障农村产权交易推进。平坝区共安排近4000万元为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提供资金保障,拿出“两个一千万”作为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二是抓改革配套,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出台有关土地流转、金融扶贫贷款风险补偿、林权流转等配套文件,让农村产权交易有据可依、规范运行。
塘约村通过开展“三权”工作,有效地促进了“三变”。在资源变资产方面,通过“七权同确”,赋予产权主体更多的权能,推动了耕地、林地等产权以入股、流转、抵押、担保等方式盘活。目前,共流转土地3843亩,占全村土地的79&,农民通过个人产权抵押担保获得贷款1200余万元,把“死资源”变成了“活资产”。
在资金变股金方面,整合农业、扶贫、水利、发改、交通、财政等部门资金6400余万元,农民贷款资金1200余万元,村干部及合作社管理人员筹集资金90万元,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业扶贫项目、美丽乡村建设项目23个,放大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在农民变股东方面,引导农村将承包地、林地等产权通过流转的方式入股到金土地合作社,募集股东786名,占农村农户数的85%。2015年,村集体及合作社分红80万元,社员分红11万元,支付农户土地流转费用28万元;今年预计可实现村集体分红135万元,合作社分红135万元,社员分红180万元。下一步,塘约村将加快“七权”同确步伐,让全村村民都当上股东,同时,进一步拓宽股权形式,逐步探索将个人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作价折股,参与分红,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
3.主要特点
塘约模式的核心是“三权”促“三变”,其显著特点是:整合资源,综合改革。具体说,就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搞单打独斗、孤军作战,而是把村集体和村民能够利用的包括土地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创办股份合作社,有效地将集体和村民“沉睡”、“闲置”的资源变成资产,资金变成股金,农民变成股东,从而把集体和农民引上致富的道路,也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从中可以看出,集体土地的财产权自然得以实现,而且在农村致富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生活多彩乐在其中2016-08-07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