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多数地区为山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薄弱,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这里交通不便,很多贫困村甚至是交通非常闭塞,想要扶贫,我们想要往山里送扶贫物资都非常困难。这些地区的扶贫工作任务,就显得尤为艰难。我们不得不深入的思考:在这里,我们该如何扶贫?怎样开展扶贫帮扶,才会给凉山同胞的生产生活带来好的改变?
通过《四川大凉山:<“悬崖村”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看到认识了凉山州昭觉县阿土列尔村的两位扶贫干部:29岁的帕查有格和28岁的胡文华,他们分别来自县政府办公室和州委组织部,现在扎根阿土列尔村,开展驻村扶贫。他们放弃了都市的繁华,用年轻、充满知识的大脑为大凉山山区带去脱贫的新希望。在他们的带领下,大凉山山区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正在一步步改善,我们看到,年轻的选派干部,成为了大凉山脱贫攻坚的排头兵,选派队伍的建设,为大凉山的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是从全省帮扶单位中选出优秀干部,下派到凉山的各贫困县挂职,任扶贫专职副书记,要求他们在新的岗位上,聚焦主责主业,摒弃做客心态和“挂”的思想,当好“本地人”、说好“本地话”、干好“当地事”,以主人家的心态,开展好当地扶贫工作,让贫困现状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专职扶贫。要求“第一书记”扎根农村,开展驻村扶贫。利用自己年轻、有文化,思想靠前的优势,为贫困村的发展谋划新思路、制定新规划,推动贫困村精准脱贫。
三是汇集优秀青年人才,成立扶贫工作党支部。通过成立优秀青年人才党支部,把各类优秀青年人才纳入组织视野加以培养,等待时机加以重用。将优秀青年人才留在当地,利用他们的特长,开展好智力扶贫、带动好产业扶贫,为当地的脱贫攻坚做出贡献。
大凉山的选派干部,俨然已经成为脱贫攻坚战线上的排头兵,通过他们的努力,大凉山贫困的面貌正一步步改善。选派干部在大凉山开展扶贫,这只是全川选派干部的一个缩影,他们为贫困村带来的改变,也还亟待进一步开发。相信在未来脱贫攻坚大会战中,选派干部必将承担更加重要的角色,为全川的脱贫攻坚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地址:四川省江油市扶贫开发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