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称,重庆市水利局党组织副书记、副局长、总工程师冀春楼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水利系统又一位官员应声落马,再次引发人们对“清水衙门”中腐败现象的关注。(5月20日《法制晚报》)
人大机关虽说是我国的权利机关,但总所周知,并没有什么实权,常备戏称为养老机构,相对于国土、建设规划、交通等发展建设部门来讲,更是“清水衙门”。但正是这样的“清水衙门”,不在清,成为“肥油部门”。
市人大主任贪污770万元、供水公司总经理家里搜出上亿现金、地质机构设1.68亿元的“小金库”,动物园、人防系统、农技站也成为腐败重灾区。看了这一串数据,哪里敢相信这是“清水衙门”,这比好多肥油部门还要肥。
“清水衙门”变“大肥肉”是监管的漏洞。正是惯性思维认为“清水衙门”无腐败的机会,没有腐败的土壤,在监管上放松,纪检监察部门、组织上未时常敲打提醒,放松警惕。“清水衙门”的干部更是打着“清水衙门”的幌子,大肆截流,被查处后,自己也不敢相信能在“清水衙门”养成“硕鼠”。
权不在大,有用就行。从曝光的“硕鼠村官”案例佐证了权力的致命魔力,那么“清水衙门”滋生贪腐蛀虫也就不足为奇。只要为官之人心存贪心、制度监管稍有松懈、手中权力失去制约,任何资金拨付、物资采购、工程建设、差旅补助等的事项,都可成为包括“清水衙门”在内的经办者雁过拔毛、火中取栗的绝佳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腐败斗争没有禁区,没有特区,也不能有盲区。”只有秉承反腐无死角、无禁区、无盲区的零容忍态度,无论部门“冷热”、权力大小,都应该纳入监管视野。这既需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高压态势,更需要反腐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的决心和恒心,还需要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多管齐下让权利在笼子之中,阳关之下运行,严防并举治理腐败,才能遏制腐败高发、频发。
作者单位:广安市岳池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