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罗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打赢脱贫攻坚战

[ 作者:罗言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29 录入:实习编辑 ]

4月24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走访村民,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2011年金寨县被确定为大别山片区脱贫攻坚重点县。从北京到金寨,仅在路上就花了近五个小时,习近平时刻惦念着老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进程。(4月25 新华网)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作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面摘帽的庄严承诺。距离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只有4年时间了,而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几百万,4年时间每年要减贫千多万,平均每个月要减贫百万,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繁重艰巨。

脱贫攻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必须突出问题导向、注重统筹兼顾,转变工作方式,创新思维理念,真正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体现自身特色的扶贫开发新路。 

变扶贫工作方式,落实精准扶贫措施。中央明确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就是要确保识真贫、真扶贫、真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讲战略、又要讲战术,精准就是这场攻坚战的战术。要做到扶持对象精准,全方位、全过程监测扶贫对象,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动态管理。要做到扶贫思路精准,因村施策、因户施法,精确发力、定点消除。要做到扶贫措施精准,扶贫规划到村、领导联系到村、帮扶措施到村、资金投入到村、工作深入到村;扶贫对象到户、干部联系到户、措施落实到户、项目覆盖到户、资金安排到户。

着力全面深化改革,激发脱贫攻坚动力。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我们面临的体制瓶颈、机制障碍和深层矛盾会越来越多,只有靠改革创新的思维去统筹、靠改革创新的方式去破解,充分激活改革对扶贫开发的牵引带动力。各地各部门对涉及扶贫的改革要优先研究、优先部署、优先实施。中央确定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和农村社会治理制度五大领域改革,我们要在中央政策框架内,大胆探索实践,争取创造一些改革和扶贫相融合、相促进的好经验、好模式。 

彻底转变思想观念,摆脱意识上的贫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摆脱贫困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当前个别地方的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凡事都指望政府和社会救助,甚至不以贫困为耻,反以贫困为荣,觉得吃上低保才有面子,才表现出自己有能力,甚至有的人不惜为此托关系、走后门。个别乡镇、村组的干部,以及个别群众思想消极,自甘落后,不思进取,缺乏自力更生的认识和勇气,一说到发展就以条件差、没项目、没资金为借口,要解决我们现在的贫困,首先要解决思想观念贫困的问题,既要认清存在差距、又要看到后发优势;既要争取上级支持、又要强化自身发力,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撕掉贫困标签。

我们坚信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勇挑重担、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真抓实干,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四年之后定能实现小康。

作者单位:盐亭县政府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