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科院在京发布《中西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处境与对策》一书,其中一项“中西部农民向城镇转移意愿分布”调查显示,66.1%的农民工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就想回乡。曾几何时,“城里人”是多少农村人梦寐以求的身份——那漂亮的装扮、优雅的谈吐、富足的生活,这些都是城里人的代名词,农村人羡慕的对象。斗转星移,到了今天,竟然有66.1%的农民工“城里人”的名头不屑一顾。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虽然原因诸多,但主要的不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在商品匮乏的年代,农村几乎见不到什么“稀罕东西”,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手电筒。但是,在商品经济、物流时代繁荣发展的今天,城里有什么,农村一样不缺,所以城市对农民的诱惑大大降低。
其次,城市生存压力大。农民工,包括广大的农民阶层,大多没受过高等教育,对生活的要求不高。他们对城市生活的高强度压力,适应不了,换句话讲,每天用高强度的劳动,来换取相对奢侈的生活,他们不愿意。
第三,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异常强大。落叶归根,老了回到生养自己的地方,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含饴弄孙,是他们最理想的养老状态。
第四,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现在的农村,再也不是落后的代名词了,相反成了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主战场。摆脱小富即安的思想后,土地资源应该是农民手中发家致富的有力筹码。
还有像农村教育的发展、生活产品的绿色安全等等原因不一而足。总之,现在城市对农村的人的诱惑越来越小了。但是,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一部分农民注定要成为“市民”,怎么才能让农村人高兴的入驻城市,将是政府部门急需思考的问题,不过笔者认为,归根结底,提高入住城市的幸福指数,让他们在城市住的无后顾之忧,才是正途,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技能培训、住房、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等诸多方面努力了。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河北共产党员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