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辛巴:正视群众反腐功能是王道

[ 作者:辛巴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11 录入:实习编辑 ]

打虎不忘拍苍蝇,6日,四川省人民检察院通报称,近两年来,农村基层工作人员套取、侵吞、挪用扶贫资金的犯罪呈多发态势,两年时间,四川检查系统查办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1615人。(新华网4月7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工作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所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一个基层组织干部素质的高低将关系到基层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更关系到干群关系与群众利益。老百姓能不能得到实惠,主要看是中央大政方针在基层落实的怎么样,老百姓满不满意,在很大程度上是看对基层工作满不满意。“蝇贪”泛滥,其害如“虎”。治理基层贪腐,惩治这一手必须紧抓不放,也要扎牢制度笼子,管住“微权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抓了很多贪污受贿数千万的“大老虎”,虽然这些“苍蝇式腐败”所涉及的金额可能小一些,但这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腐败现象,影响很大。一些党员干部自身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无视党纪政纪,在利益面前禁不起诱惑,公然选择违法乱纪;另一反面也反映出对党员干部管理的缺失,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不够严格,缺乏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法制教育。还有一些基层干部认为,乡镇地区远离中央和省会,天高皇帝远的,纪检组不会查到他们身上去;就算是查到了,也只是小贪小腐,疏通疏通关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了,但是反腐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力度不减反而还要加大。目的就是要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洁政治目标。

基层群众面对的是基层干部,没有好的基层干部队伍,再好的政策都难以落实,群众老百姓的希望就会落空。笔者认为基层群众有特有的监督作用,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所以干部首先要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教育,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要让贪污的思想腐蚀了自己,而是要将老百姓时刻放在心中、挂在心上,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原则,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让老百姓真真正正的感受到实惠,这样才能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提升党员干部的形象;其次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管理和惩治,让老百姓看到中央反腐的信心,从基层开展营造出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最后要发挥公众监督作用,由此群众就不仅会持续有获得感,而且会成为正风反腐的积极推动者。

(作者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片口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