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权必有责,失责必追究。问责,已经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没有问责,责任难以落实下去,问题就得不到根治。然而,一些地方和单位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仍然喊在嘴上、浮在面上,存在“只闻雷声、不见下雨”的现象。有的发现了问题,但在问责时却吼吼嗓子、做做样子;有的把自个儿当旁观者,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有的地方在问责上有“凑数”嫌疑,把不属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事项也统计在内。有责不担,正气难彰;有错不纠,百弊丛生。(中国纪检监察报4月4日)
正如有本书叫做《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在执纪问责上,对于习惯当好好先生,缺乏担当精神的领导干部,他也是拥有一颗沉睡叫不醒的心。即使你在他耳边大声呼喊纪律的名字,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让问责这一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变成光说不练假把式;让违纪者找到弱点,在不停的试探中产生“破窗效应”;让领导干部在一步退步步退中逐渐丧失原则,导致监管制度成为虚设,成为“纸老虎”、“稻草人”。试问,为何这些领导干部都只想与人为善,不愿与人为恶,以致善恶不分?
中国作为人情社会,习惯“当前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官场更是奉行“你好我好大家好”。若非万不得已,不会轻易给自己树立仇家,以免在职级职务晋升时被人添堵,导致错失良机,从而继续在基层苦熬。这种以个人私利为重的心态,多出于现实的无奈。作为公职人员,甭管想不想做事,谁真正愿意一辈子在科员的位置上熬白了头,流干了汗?即使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这剂良药出炉,也是短暂的镇痛片,不是持久的安定剂。加之官员过去几十年的处事方式已经深入骨髓,并非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短时间就能撼动,需要的是“久久为功”。这也是四风问题屡禁不止的根源所在,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阻碍所在。
大浪淘沙始见金。针对“装睡者”善恶不分的问题,不能再单靠签承诺书、责任书和宣誓、背书等场面功夫,还得依靠切实问责,对公职人员进行灵魂洗礼,才能让遵章守纪意识深入骨髓,才会让能为、积极为、敢于为的新常态干部踊跃出现,才不会让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的问题重演。
问责,换句话说,就是杀鸡儆猴。要真正起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一方面要紧抓主体责任。在问责上,一把手“忌”当老好人,但前提是给“装睡者”卸下包袱轻松上阵,促其“在其位,谋其政。”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让“装睡者”中有为者上得去,不能为者快下、立即下。用实打实的效果促其主动改掉坐而论道的习惯,坚持起而行之,形成“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的工作机制,努力耕好“责任田”;一方面要强化监督责任。基层杀的“鸡”要够分量。小鸡仔要杀,但一味拿小鸡仔开刀,只会让“猴子”当笑话看,看完以后依然我行我素。只有对疯鸡、病鸡坚决惩处,甚至杀猴儆猴,没有下不为例,永远不打人情牌,才能让猴子知道,这次是动真格的,才会从内心当真,自觉约束个人的言行。
路是人走出来的,事情是人干出来的。对于问责,如果光打雷不下雨,光喊不问责,就成了“虚晃一枪”。唯有敢于较真、敢于碰硬,通过问责的常态化、制度化,形成倒逼机制,营造出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导向和机制,才能破除庸政懒政怠政,实现正本清源、激浊扬清,让人民群众满意、让社会充满清风正气。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政务中心)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