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战略成效显著,走出一条广受世界赞誉的“中国式扶贫”道路,但是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扶贫压力仍然很重,扶贫仍然是个很严峻的问题。
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改变"大水漫灌"的套路,实行精准扶贫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国扶贫基数大,致贫原因多种多样,各地主要致贫原因不尽相同,每家每户产生贫困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只有了解清楚致贫的原因,才能因地适宜的采取政策,实现精准化、针对化、差异化扶贫,做到一户一策。对于有劳动力的家庭,我们要通过产业扶持的方式为其解决问题,要整合政府和民间资源,为其提供农业科技技术指导,有条件的地方要发挥农村产业合作社的作用,帮助其更好的解决生产的问题。同时,要联系当地企业,为其解决就业的问题。对于那些重病、残疾失能的家庭,要发挥残联、社保等相关部门的作用,为其办理低保、赠送相关轮椅、拐杖等器具,为其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对于那些返贫的群众,要结合其返贫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策略。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我国的扶贫问题得到了很大的程度的解决,但是,还需久久为功,将精准扶贫以一种‘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一直做下去。另一方面,在部分地方还存在着扶贫仅限于有关部门逢年过节去基层慰问一下贫困户,对于解决其贫困问题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些地方缺乏相应的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扶贫资金谁出,用什么钱出长期悬而未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贫困问题;各个相关部门的扶贫资金不能得到有效整合,致使扶贫资金分散,不能有效的发力;扶贫工作主要依靠的政府,全社会没有更好的关注扶贫,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的整合不够。
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节假日的走访慰问贫困户,一般为每户发放几百元的慰问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问题,对走访遇到的问题,相关部门也只是将责任下放到基层,任由其相应的乡镇、村解决,对于扶贫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二是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涉及到很大的财政支出,谁来出、谁来用、如何管理、如何支配,如何对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进行科学合理化的运用和结果考核,仍然是个很严峻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如何对相应的部门和政府进行考核,如何确保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真的到了最需要的人手中,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三是自从精准扶贫成为政府考核的“硬指标”,与政绩考核挂钩,如何避免地方为了更好的完成扶贫任务,而将不贫的置于扶贫名单之上,而真正需要扶贫的却没有得到相关的关注和列入扶贫名单之中,因此在地方的考核中,扶贫工作自然能出更好的成绩;
四是如何像汶川地震一样动员全社区的力量关注精准扶贫、动员社区各界力量为精准扶贫出钱出力,这仍然值得我们思考。
因此,只有更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才能让精准扶贫产生其应有的效果。精准扶贫是项系统工作,需要你我全社会共同出力,落实落实再落实。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科学技术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