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精准扶贫机遇推进全面小康建设
——对新田县实施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新田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永州市东面,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从1994年被列为国家“八七”脱贫攻坚县,到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新田人民挑战贫困奋战了21年。21年来,新田人民抢抓扶贫机遇,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实现了经济社会较快较好发展,全县地方生产总值由1994年的4.3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58.7亿元,增长了13.7倍。然而,由于受自然、历史等因素制约,新田县脱贫攻坚任务重、难度大, 2015年,全县还有贫困户19929户69278人。脱贫攻坚进行到现在,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打赢新形势下的脱贫攻坚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精神,抢抓精准扶贫机遇,加快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脱贫攻坚要以精准的思维来谋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精准。”要实现精准扶贫,就必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持久的措施,从“大水漫灌”变为了“精准滴灌”,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精准扶贫的根本是找准贫困人口。按照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其要务就是扎实做好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把真正的农村扶贫对象甄别出来,并了解其致贫原因,掌握帮扶需求,明确帮扶责任。目前,新田县仍有近7万人尚未脱贫,要用好扶贫开发信息平台,按照省市“四不准”、“十不纳入”的要求开展扶贫对象识别工作,为实现真扶贫、扶真贫打下良好基础。精准扶贫的关键是选好扶贫措施。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走“造血式”“开发式”扶贫的路子,实施精准化扶持、针对性开发、动态化管理,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特别要从当前农村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出发,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实现城乡同步小康的目标。精准扶贫的重点是开发主导产业。近年来,新田各地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培育“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大力开发富硒蔬菜、水果、有机稻种植等特色农业,在产业扶贫上做出了积极探索,实现了农民多种渠道创收增收,更激发了农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开发主导产业,要帮助农民挖掘发展潜力,向农民传输先进的发展理念和路径,充分利用当地优势、特色资源、产业基础,把各地的优势和特色做大做强,同时为贫困地区培育产业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产业发展。
脱贫攻坚要以坚强的党建为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战斗堡垒。做好当前农村工作,要坚持一手抓党建,一手抓扶贫,积极探索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的新模式,努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要选好班子。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抓班子、带队伍,培养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不出事的农村党员干部,选好配强贫困村领导班子,凝聚农村发展正能量,把基层党组织建成推动经济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带好班子。充分发挥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作用,通过对他们的传、帮、带,大力培养能够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型”干部,培养政治素质强和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让优秀党员在支部中“唱主角”,让致富能手在班子里“挑大梁”。要管好班子。扎实推进以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等“五基”建设,全面推行“一核心三组织五基本”(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发挥村民委员会、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落实岗位承诺制、村干部值班和周例会制、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党员管理积分制、“四议两公开”制)治理模式,监督好扶贫、低保及其他专项补贴等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彻底清除村干部中途截留、索拿卡要等问题,让扶贫款用得其所、用出效益,确保各项惠民政策逐一落实,实现“党建+扶贫”的双赢局面。
脱贫攻坚要以创新的方式为路径。改革创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招。脱贫攻坚推进到今天,靠老办法、老套路难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任何有价值的创新,都只能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结合新田实际,要抢抓互联网+的战略机遇。立足富硒特色,打造“互联网+富硒”模式。抢抓湖南金桥国际拟在我县筹建“互联网+富硒农业孵化园”、阿里巴巴来新田商谈淘宝落地选点等契机,发展电商扶贫,推动新田富硒农产品与广阔国内外市场对接,拓宽贫困农民脱贫致富路径。要创新“扶智”新形式。急功近利的扶贫方式,既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产生的根源问题,也很容易养出一批靠政策吃饭的懒汉。“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加强对贫困人口的智力扶持,才能最终解决“扶而难脱贫”的问题。要加快教育强县计划的实施,通过开办农民学校、技能培训等方式,推动贫困地区人群整体素质提升。同时,结合新田流动人口多的实际,加大异地培训力度,让外出贫困群众也能掌握一技之长,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要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资产收益扶贫模式是国务院扶贫办今年提出的新模式,省扶贫办正在江永县实施一个示范项目。要大胆探索,敢于实践,充分利用财政扶贫资金扶持建成的村集体经济产业、能创收的固定资产等,明确贫困人口拥有股份的办法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拓宽脱贫致富路子。要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机制。针对涉农资金多头下达、零敲碎打、平均用力、“天女散花”的现象,在整合统筹涉农资金上大胆尝试和探索,争取省市出台相关政策,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解决涉农资金整合难题,集中财力办大事,做大扶贫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脱贫攻坚要以群众的参与为关键。脱贫攻坚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新田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精神,改田改土、大办水利、发展集体经济,一举甩掉吃救济粮帽子,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赢得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南有新田”的高度赞誉。这一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群众的问题要从根本上靠群众的参与来解决。搞好扶贫开发工作,不仅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扶持,而且需要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穷则思变、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群众参与要发挥扶持对象在发展过程中的决策作用。脱贫攻坚,只有坚持群众缺什么就帮扶什么,真正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和支持。脱贫攻坚过程中,不能包办代替、强迫命令,要通过派出驻村帮扶工作组召开村委会和群众代表座谈会等多种方式,让群众充分讨论,尊重群众话语权,让群众行使决策权,参与项目选择,发动贫困村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工作,与乡村共同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群众满意的扶贫规划,使扶贫工作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群众参与需要保障扶持对象对资源控制。发挥农村土地等资源效益,赋权于民,让利于民,才能调动最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真正实现贫困群众在扶贫和脱贫事业的主体地位。当前,应抢抓土地确权工作契机,加快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同时,鼓励乡村两级组建土地流转信托公司和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将确权到户的土地集中流转到土地信托公司和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名下,由信托公司和专业合作社向农户作出支付租金或土地入股分红的承诺,再组织从事农业产业开发的公司或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实施规模特色农业产业开发,发挥土地效益,使贫困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群众参与要广泛动员社会帮扶力量,拓展和挖掘社会扶贫的空间和潜力。建立和完善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制度,才能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环境,有效吸引各种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配置、各种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政府在加大扶贫开发投入的同时,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用足用活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政策,有效撬动信贷资金、民间资本参与脱贫攻坚,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作者唐军系中共新田县委书记)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