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石林:如何为崀山旅游注入更多文化元素

[ 作者:石林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16 录入:吴玲香 ]

原题:点滴入手,转弱为强

——浅谈如何为崀山旅游注入更多文化元素

旅游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作用于旅游活动全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根和魂,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和活力。尽管崀山景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等一系列金字招牌,也正在积极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但目前崀山旅游产业发展正处于高投入、低产出时期,虽然经过多年的投入和建设,崀山旅游的基础设施和外部交通条件有了较大改变,但是单一的景点开发和单一的景观设施无法支撑起“大崀山”旅游格局。因此,笔者认为在稳步推进崀山旅游“二次创业”过程中,必须借助利好政策彻底改变游览过程枯燥单调、文化元素缺失的现状。

一、指导思想上要强力促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深入推进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这说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全面加强文化建设,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文化力量。近几年,新宁县先后被纳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脱贫攻坚、湘江流域科学发展、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等政策扶持范围,是湖南省扶贫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2013年被列入湖南省文化旅游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在三年内获得3亿元财政支持。新宁县委县政府也提出了“旅游立县、产业强县、文化兴县、开放活县”的发展战略,要全面推动文化旅游发展“二次创业”,说明崀山旅游文化产业建设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强力促进已时不我待。

二、发展规划中要突出特色

既要立足于新宁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又要注意本地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结合。

1、修旧如旧,重建一座城

县城金石镇历史悠久,西汉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就建立了夫夷侯国,不难想像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城市,其人文历史是多么辉煌。金石镇城中有山,城中有水,城中有景,山环水绕,特别是夫夷古十二景大部分集中在县城,如万古堤防、莲潭映月、放生晚眺、西门古渡、七星伴月等。夫夷江穿城而过,水映城廓树临江,比桂林更秀,比凤凰更美。我们的县城历史如此之久远,人文如此之丰厚,景色如此之迷人,那么重建夫夷候国古都刻不容缓。如何建?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参考浙江的乌镇、安徽的宏村和省内的凤凰的模式,重点是四个字——“修复”和“复活”,“修复”就是贯彻“修旧如旧”的原则全面改造提质,统一古色古香的格调;“复活” 就是寻找到新的用途,赋予新的生命。

2、深挖内涵,打造一台戏

政府要引导和鼓励企业、民间团体兴办民俗民间传统文化演出团队,深入挖掘崀山山歌等民间歌舞文化内涵,进行市场化运作,必要时可重金邀请张艺谋等著名导演加盟,打造一部充分体现湘西南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民风民情的舞台剧(如“杭州·宋城千古情”、“张家界·魅力湘西”)。也可选择在何家湾或金家坝,以将军石等为背景,打造实景演出剧(如阳朔的“印象刘三姐)。以全面彰显崀山世界自然遗产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旅游整体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景区旅游“添色”。

3、审时度势,“炒好一盘菜”

目前崀山的知名度不是很高,没有形成自身的整体形象。因此,要下大功夫开展宣传营销。以张家界为例,天门山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奇”也就成为其最大的卖点。为了更好地推介这一自然奇观,景区经营管理者们开始了“造奇运动”(也可释义为“奇异文化”的注入与叠加):199912月,世界特技飞行大师驾机穿越天门洞,实现人类首次驾飞机穿越自然溶洞;20063月,俄罗斯空军特技飞行表演在天门山上演;20119月,世界最顶尖的翼装飞行高手穿越天门洞挑战极限成功;20127月,法国人让伊夫·布朗杜用轮滑技术成功挑战“天门山九十九道弯,弯弯都是鬼门关”的通天大道。活动的强感染力,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来武陵源欣赏自然遗产,体验民族文化。这些宣传营销措施和手段值得我们借鉴。

三、具体实践时要勇于创新

1、积极争资金促发展

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上级的项目和经费扶持,结合项目建设整合资源,并注入相应文化元素,突出特色;另一方面要分类指导,激活自身的创新能力,不断赋予崀山旅游新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要广开渠道引进高人,千方百计留住能人,下大力气培养新人。让旅游业真正在成为新宁人民致富增收的“朝阳产业”。

2、围绕“崀”字做文章

崀字是舜帝赐予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辞源》、《辞海》等各种词典、字典里,除了“崀山”条目,并注明地名“在湖南省新宁县境内”,再也找不到一个与“崀”字构成的词语。因此,我们要围绕“崀”字做足文章,比如找机会进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和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播放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至少可让全国的中小学生都认识它,增加影响力。也可借助CCTV-4《远方的家》“百山百川行”栏目扩大影响力。

3、兼顾历史与演绎

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我们的出路,更是市场的选择。所以,我们必须以文化提升旅游品位,以旅游彰显文化底蕴。就崀山旅游发展而言,必须全方位挖掘现有文化资源,例如在核心景区内,有两类重点值得挖掘并展示:一是农民起义古战城堡。要在八角寨古城门、天一巷义军寨、白面寨古战场、骆驼峰义侠祠等遗址修复整理,将宋代岳飞军前统制杨再兴,清代农民起义领袖李源发、雷再浩、杨发奎,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当年激战场面挖掘展示。二是历代官吏宗祠墓葬。要在石田刘坤一宗祠、紫霞峒刘光才墓等地陈列清代重臣的遗物遗像和生平轶事。另外就是进一步加强无中生有工程建设,在融合、互进、共赢上下功夫,打造产业文化品牌。

4、重视旅游产品建设

首先要有精品意识,绝不能粗制滥造,要把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合,让人工融入自然,让传统融入现代。其次,要注重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多生产广大游客用得着、买得起、看得懂的产品,一定要将艺术品与旅游文化产品区别开来。同时,为避免同质化竞争,在发展产品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个性化和差异化原则。

(作者单位:湖南省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