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来保障农业后继劳动力,已成为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近年来,韩国积极推进“归农·归村”事业的发展,实施了“归农·归村”事业发展对策。中国可以学习韩国发展经验,从完善国家的扶持政策、扩大财政投入、设立“一站式”服务机构以及提供必要信息、根据需求加强针对性教育和培训等来发展农业后继劳动力。
●“归农·归村”的概念及特点
“归农·归村”事业是一种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措施,它不仅给想要到农村生活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一个机会,而且保障了农业后继劳动力。所谓“归农”,就是从农村以外的地区移居到农村,融入当地环境,直接或间接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所谓“归村”,就是具有融入当地意识的从事非农业者移居到农村的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归农·归村”事业的运作,归农者既能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也能在环境优越的乡村定居生活,使人口不断减少的农村恢复活力。
由“归农·归村”的概念可见,“归农·归村”事业具有以下特点:①“归农·归村”事业是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它改变了人们对农民从事农业、市民从事工商业的传统观念,在尽量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通过教育培训,培养城市居民,使城市居民学到农业新技术、新的经营理念,是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主的一种政策制度。②“归农·归村”事业需要政府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发展。要实现“归农·归村”事业,需要农业、财政、教育、金融、保险等部门的相互合作,而这种合作需要中央政府对各同级部门相互协调。尤其是“归农·归村”事业实际是由地方政府来执行,需要地方政府各同级部门相互协调合作。因此,各部门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也为中国农业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供了借鉴。③“归农·归村”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投资。随着韩国50岁以上的城市居民“移都向村”现象不断增多,非农业生产经营者逐渐增多,这就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投资。其中,政府财政投资主要体现在农业创业、购买或新建宅基地、房屋修理或装修、归农者教育培训、“归农·归村”咨询服务等方面。④“归农·归村”事业的目的是培养农业后继劳动力,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解决当前农业衰退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主导,以城市居民为主体,“归农·归村”者的需求作为政策制定的方向,采取更加系统的措施加以推动和落实,使“归农·归村”者愿意移居到政策和补助体系完备的地区,而且最愿意到农用地价格低廉、土质好、有水源、农业基础设施完备、农产品销量好、风光秀丽、依山傍水的农村定居生活。
●“归农·归村”事业的具体内容
自从2009年开始,韩国政府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推动“归农·归村”事业的发展。2009年5月11日出台了《“归农·归村”定居补助事业方针》,实施了归农者农业创业及购房补助事业、归农者空房修理补助事业、归农者新建房屋事业、归农者农业实习制事业和归农者咨询事业等政策,这些政策对于“归农·归村”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具体规划。这标志着韩国政府正式将“归农·归村”事业列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点项目。
政策扶持方面 韩国农林水产食品部将“归农·归村”事业发展政策主要分为3个部分,并且对每一个政策进行了具体规划。
(1)在“归农·渔业”创业及购房政策方面。从符合事业对象、补助资格及条件、补助范围、补助资金的使用用途、贷款及履行义务量、补助资金的最大限额的标准和范围、申请时间、办理地点、所需证明文件等多个方面对政策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归农·归村”事业促进体系由农林水产食品部、农协、各地方政府执行,想要“归农·归村”者需要经历的流程是提交申请书,经政府评审后,选定扶持对象。之后对扶持对象拨款、定期检查、成果评定、事业评价及提出改善意见。目的是为了让想要归农的城市居民安稳地定居在农村,对归农者农业创业及住宅空间进行补助,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增进农业、农村及食品产业的竞争力。
(2)在现场实习支援政策方面。该政策主要是以“归农·归村”者为培养对象,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负责的部门分别是农村振兴厅和雇佣劳动部,但这两个部门负责内容不一样。农村振兴厅将根据归农者最近5年内身份证落户地址作为扶持对象,而雇佣劳动部则培育园艺作物和畜牧类农业劳动力。该政策的所有费用由政府承担,特殊的是实习生在规定的地点,教育培训合格后,成为“归农·归村”者,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政府发放一定工资,使得实习生对所学内容更加积极主动。
(3)在城市居民农村维持支援政策方面。将“归农·归村”者分为定居意向形成、移居准备、移居实行、移居后定居4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有各种实施项目。该政策就是农林水产食品部为了克服农渔村地区人口老龄化引起的农业生产率降低、人口减少等问题,实施了增强农渔村地区竞争力及建设“归农·归村”定居环境的事业。农林水产食品部选取了城市居民愿意“归农·归村”的35个市、郡地区,将城市居民和农村联系起来,补助城市居民在农渔村维持经营项目而花费的必要费用。
财政投资方面 在制定“归农·归村”事业政策的同时,政府先做各项支援事业的预算,经专家评委审核后,进行财政投资。财政费用包括贷款、补贴、储备金3种方式。对于贷款,农林水产食品部给“归农·归村”者创业、购房或建房等进行最大限额贷款,利息为3%,10年内分两次定期偿还。而补贴分3种形式,教育培训过程中,培训师工资、培训场所、体验场所等费用,政府给予全额补贴;“归农·归村”者在规定机构参加教育培训所需要的费用,政府给予50%~100%不等比例的补贴;“归农·归村”者在培训教育机构学成生产技术或经营管理后,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政府给这些新型职业农民每月定额补贴。政府举行“归农·归村”博览会、说明会、学术研讨会等会议所花费的费用,政府使用储备金。因此,财政费用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的特点。
提供信息方面 由于“归农·归村”事业开始是由不同部门分散运营,给想要“归农·归村”者带来很多麻烦。因此,韩国政府设立了专门机构,利用网站和热线电话等,为“归农·归村”者提供所需信息,这是“归农·归村”事业发展的重点内容。
教育培训方面 在“归农·归村”事业发展过程中,提高“归农·归村”者的综合素质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教育培训是“归农·归村”事业发展的核心内容。
(1)教育培训机构。“归农·归村”教育培训分为政府、公共机关和民间教育机构,实行“面对面”和“网络”式教育培训,其内容以“归农·归村”者的实际需要开设课程,有理论教育和现场实习体验式教育,采取“就近就学”原则开设教育培训点。这些教育机构由农林水产食品部统一认定和管理,加强了专业标准和后续的教育培训,明确案例式教学。
(2)教育生选拔方式。想要“归农·归村”者到有关教育机关提交申请书,经相关部门审核后,进行面试,最终合格者被选为教育生。其优点在于,教育培训机构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一定的小额费用,绝大部分费用由政府来承担。并且,“归农·归村”者要想得到“归农·归村”村教育扶持金,必须是在韩国农林水产食品部指定的教育机构接受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得到。
(3)实施差别化教育培训。根据教育培训对象的素质和意愿,各教育培训机构针对性地对教育培训对象实施归农基本信息提供和商谈、归农后定居资金补助问题、“归农·归村”制度及定居教育、购买农用地信息、农作物栽培技术、居住环境信息介绍、到农村实地体验生活、与当地农民融合、可持续农业经营商谈和咨询、归农者实践教育等教育项目。教育方式有网络教育、实践教育、讲授教育、讨论和参与式教育。教育培训时间、学时及季节等方面,根据归农者意愿,开设了长期和短期、50~100小时不等、各季度集中培训等教学方式。完善了平日教育时间、教育场所、教育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单一程度等制约因素。
●对我国的启示
完善国家的扶持政策,增加财政投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生产部门,由于其经济效益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高的特点,需要政府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
设立“一站式”服务机构,为“想种地者”提供必要信息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后,农村很多土地被撂荒,“想种地”或“想规模化经营种地”者不知道去哪儿办理合法的让农民们愿意和满意地出租农用地经营权的机构部门,没有相关部门提供必要信息。而且,有些农产品(如花卉、食用菌等)技术含量高和要有资金的保障,“想种地者”想要生产经营,却不知道去哪里能学到,去银行又借不到足够的资金。另外,有一些涉农企业家、有一定资金的农民工想在农村创业,有发展农村经济的意愿,但是,对于国家的一些扶持政策、务农资金、农用地经营权租用、农业机械购买和补贴政策、科学规划等方面政策不了解,政府没有专门机构管理,想要经营农业生产困难重重。
根据“需求”加强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大力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 由于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具有农村户口的80后和90后青壮农民愿意到城镇定居生活,不懂种田,更不用说愿不愿意回乡种田。同时,中国农村老龄化严重,这些人文化素质低、体力弱、思想保守,不具备现代农业知识和技能。况且,对于竞争力较强的特色农产品,务农者必须懂得先进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要懂得经营管理。因此,中国要想发展现代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世界农业》 - 2014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