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多个省份的党政领导当时就在会上与中央签下了脱贫攻坚责任书。先立“军令状”彰显脱贫决心,再辅以考核“指挥棒”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全力扶贫——我国“十三五”脱贫攻坚布局日益清晰。22省份扶贫考核引入第三方评估或与“官帽”挂钩。(新华社每日电讯)
“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的。它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部分人们已经过上了不愁吃喝的日子了,但是仍有一部分人们还处于生活困难的境地,这些人们需要国家、社会的扶助,而精准扶贫则让他们看到了脱离贫困的希望。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是理想,精准扶贫就是实现这个价值和理想可以落地的操作路径。然而在扶贫的道路上,如何才能真正的实现脱贫呢?
笔者认为,精准扶贫,于国家而言,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从思想高度重视,从行动上动真格,真抓实干和务实作风的劲头,不能有半点的假抓和务虚;还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危机紧迫感,让扶贫真正的落到实处。而在脱贫的道路上与他们的“官帽”挂钩,制定具体的追责办法和第三方的评估考核,用硬指标形成倒逼机制,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既有物质的扶助,也有思想上的扶助,为他们树立典型的好榜样引路,加强技术培训等,这些都在彰显着中央对精准扶贫的决心。
精准扶贫,于个人而言,在思想上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断进取、勤奋努力,在精神上不断增强志气,不怕挫折、不怕苦的精神,要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和斗志;在国家扶助“输血”的基础上,“造血”就显得更为重要。
要真正的脱贫,不仅仅只是国家的扶助,更重要的还是需要贫困者自己。所谓扶贫须扶志,无论国家提供多少物质帮助他们,都只是暂时的脱贫,无法改变贫穷的面貌;而扶志则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战胜贫困的勇气,树立靠自身努力脱贫的思想。国家的扶助与自身努力相结合,从根源上找到脱贫致富的方法,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扶贫。
作者地址:四川省大邑县三岔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