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高茂力:崇德尚法慕君子之风

[ 作者:高茂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17 录入:12 ]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意思是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德是什么?是道德,是“利人、利他、利天下”的社会责任。刑是什么?是法制,是对法律规则、社会规范的尊崇和坚守。

古代君子怀“德”、怀“刑”,在新时期可以诠释为崇德尚法。“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只有用法治彰显道德理念,用道德滋养法治精神,才能使两者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并把其作为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意味着,“崇德尚法,德法同行”成为时代赋予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和使命。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当党员干部具有良好道德修养时,群众会自然地受到教育和感化。党员干部作为时代先锋,其道德程度往往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尺度。党员干部应着力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高尚的生活情趣、树立高尚的人生追求,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在为党分忧、为民造福上。

“奉法者强则国强”。法治思想的全面推进,一方面使党员干部更易于让群众信任,使工作迎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进而赢得工作主动,取得良好成绩;另一方面,在发展改革的攻坚期,法治思想将提高党员干部判断的正确性,决策的科学性,落实的可行性,进而为群众带来福祉。为此,党员干部应责无旁贷地做遵纪守法的表率,通过带头学法、守法、用法,消除权高于法、情大于法、威盛于法等特权思想,养成自觉依法办事习惯,把法律转化为行为准则,作决定要有法律依据、办事情要讲法律程序,时刻用法律标尺来考量自己的行为,有效发挥表率作用、放大示范效应,做到以法服人、以法说话、以法与人。

崇德尚法,慕君子之风;德法同行,怀为民之志。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干部道德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和紧迫性,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做好这两门必修课!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榕山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