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
我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较为长期地实行工业和城市优先发展战略,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但也导致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现状,成为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求,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破除体制机制弊端,重塑新型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长沙县作为中部第一、全国前四的经济强县,在发展过程中曾经也同样面临南工北农、南城北乡、南富北穷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为了破解这一现实难题,长沙县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大力实施“强园富县、优二兴三、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四大战略,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不断探索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并取得突破性进展,走出了一条城郊县率先以城乡融合发展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新路。
一、“五位一体”推动进入城乡融合发展新方位
城乡融合发展不是城和乡的简单相加,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而是需要多个方面的基础,以多种方式协调推进,实现多层次的有机融合。长沙县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谋篇布局、整体推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
(一)工业支撑强劲:县域经济稳居全国前列
城乡融合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工业带动农业、工业支撑农业。工业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没有工业的带动,城乡融合就只能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层面,不能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有机融合,更不可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长沙县以工业为先锋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已经展现出雄厚的经济实力,据中郡研究所2019年12月发布的报告显示,长沙县已经跻身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百强第4位,稳居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排名第5位,长期位居中部第一。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单中,长沙县位居第8位,同样位居中部第一,这为长沙县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经济逆势迸发,总量与增速领跑中部。2018年,长沙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9.3亿元,居全省县域第1位、全国县域第8位,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2万元,超过同期全国人均生产总值6.46万元一倍有余,也超过沿海发达地区江苏省11.52万元、浙江省9.86万元的平均水平,预计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增速将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县域财政收入增长普遍乏力的情况下,2019年长沙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11.23亿元,增长8.83%,税占比达到81.91%。在全国县域经济前十强比较中,长沙县各项经济增速指标也优势明显,如2018年的居民收入增速排名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投资增速排名第二,消费增速排名第四,县域经济发展后劲持续迸发。
2.实体经济强劲,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长沙县紧紧围绕长沙经开区、临空经济区、黄花综保区、会展经济区等重大平台,持续壮大实体经济,工业发展强劲,工业规模与效益均居全国县域前列。201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700余亿元,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增长8.5%,利润总额增长22.6%,利税总额增长10.3%,其中经开区等“一区七园”规模工业总产值2400余亿元,同比增长10.8%;主导行业稳定发展,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三大支柱行业规模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1.2%,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增长5.8%,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16.7%,工程机械产业产值增长16.1%。2019年,全县工业仍保持稳步增长,预计全年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9%,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
3.发展转型加速,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长沙县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商贸物流、文化产业等快速崛起,产业结构明显改善,2018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4.2:61.6:34.2,与2015年相比,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1.3个百分点,尤其是外贸经济逆势上扬,2019年,全县外贸总量超100亿美元,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全市近三分之一。同时,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加速,全力推动“一县一特”茶产业发展,长沙绿茶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加快发展民宿产业,建成“慧润星工厂”“慧生活”民宿展示体验店,浔龙河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了特色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健康养生、休闲旅游、文化体验等竞相发展的格局,体现了现代化经济体系对于现代化产业和现代化产业结构的内在要求。
(二)党建统领有力:城乡治理迈入现代化进程
城乡融合发展的政治基础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年来,长沙县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党建+”模式为引领,将基层党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尤其通过实施以“建设零违章、环境零污染、安全零事故、治安零发案、村(居)民零上访”为主要内容的“党建+‘五零’村(社区)建设”,构建了城乡“一张网”治理格局,推动城乡治理体系不断健全、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组织力。以支部“五化”建设为着力点增强基层党组织引领力,已初步完成示范性“五化五星”党支部建设,1559个党支部初步评星定级,并新设立基层党总支192个,成立了10个生态环保党支部、30个流动党支部、19个青年人才党支部和233个农业党支部,基层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先后将23个村(社区)纳入全县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范围,通过调优配强班子、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县级集中轮训支村“两委”成员、下设支部书记等举措,确保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部整顿到位,支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明显增强,为城乡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2.创新“党建+”模式,提升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推动力。以“党建+”模式为引领,结合党建O2O、网格化等手段,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治理第一线,使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典型引领大局、先进督促后进、党员带领群众的氛围全面形成。全面推进“党建+‘五零’村(社区)”建设,建立“支部主导推动、党员示范带头、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力量协同、部门上下联动”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冲锋在前,广大群众主人翁精神不断增强,参与社会治理的自觉性、能动性显著提升,积极干事创业、拆除自家的违章建筑、参与城乡绿化美化亮化、排查报告安全隐患、开展群防群治行动、抵制非法上访和越级上访、推进移风易俗、积极献言献策,为村(社区)建设尽心出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升,一大批信访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解决,城乡人居环境整治顺利推进,城市文明有序与乡村和谐稳定齐头并进的局面基本形成。
3.突出群众诉求解决,提升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内生力。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诉求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关键,立足于保障群众权益、实现群众安居乐业,从大局着眼、从细节着手,紧扣拆违控违、环境治理、安全责任、治安防控、信访等工作,着力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违章建筑、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矛盾调解、村社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通过问题摸排、列出清单、交办明责、督办落实,仅2019年共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15.9万平方米,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11620处,办理安全生产案件338起,成为全省唯一被国务院评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地方”,农村垃圾治理经验被全国性会议典型推介。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焕然一新,城乡居民满意度大幅提高。
(三)社会发展提速:城乡结构由二元向一体转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必须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补齐农村民生短板则是其中关键一环。长沙县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的体制机制弊端,同步改善城乡民生福祉,连续13年荣获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
1.全域互联互通,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了“八纵十六横”的城乡路网格局,农村公路里程达5760公里,县镇道路硬化率达100%,村道硬化率达95%,实现行政村全部通公交,获评全国“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县内城乡供水管网实现多处联通对接,城乡供水范围覆盖全县92%的行政村(社区),规划内和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全部解决,实现国家农村饮水安全目标。着力推动电网建设“630攻坚”工作,2019年竣工新、扩建35-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9项,新增变电容量59.7万千伏安,县域电网110千伏主变及以下设备重过载情况得到改善,城农网配电线路运行状况得到显著提升。全面推进燃气下乡,完成北部十镇燃气特许经营权授权,北山镇、江背镇、果园镇浔龙河等已经步入管道燃气时代。乡村信息网络设施不断改善,实现行政村4G信号100%覆盖、所有行政村光纤100%通达。
2.全面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超大班额全部化解,全县义务教育学段优质学校覆盖率65%以上,实现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除率达100%。城乡医疗条件持续改善,实现所有114个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18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由省人民医院直接托管的县人民医院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县妇幼保健院跻身全国百强,金井镇中心卫生院、星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先进单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实现“全县通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实现14连调,居民基础养老金达到每人每月193元,为全省最高标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保报销比例提高至85%。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已覆盖90%的城市社区、90%以上的镇和60%以上的村,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5张以上,走在全省前列。
3.全力促就业促增收,实现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近年来,长沙县促就业促增收取得明显成效,且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18年,长沙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26元,远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城镇居民住户可支配收入4668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86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约为1.47∶1,显著低于全省2.60∶1和全国2.69∶1的平均水平,并低于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天津市1.86∶1,低于发达省份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德清县1.68∶1,表明长沙县在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方面已居于全国前列。
(四)城乡文化同步: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加速转型
快速推进的城镇化正将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传统中国“乡村社会”带入到以现代、后现代为主要特质的“城市社会”,城乡文明互补交融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长沙县顺应乡村社会经济深刻变化的新形势,积极促进城乡文化服务及文化资源联为一体,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加快了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的步伐,先后获评首批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县)、全国农家书屋建设先进集体。
1.三级联动,城乡公共文化事业实现新发展。长沙县在全省率先建成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县文体中心、县图书馆建成并免费向社会开放。全县范围18个镇(街)已建成20个综合文化站、280家农家书屋、197个村(社区)文体活动室、110余处村级文化活动广场。共组建74支群众文艺团队,常年参与文化活动的群众已达10万人,仅2019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200场,送戏下乡90场,放映公益电影2600场,创作了舞蹈《血红的名册》、歌曲《以人民为中心》《村里的健身房》等十余部文艺作品。《血红的名册》《以人民为中心》分别获全省“欢乐潇湘”群众文艺汇演特等奖、一等奖。持续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仅2019年举办全民阅读活动262场,“松雅书院”系列读书活动30期,“悦读星沙”“松雅书院”等品牌阅读活动深入人心。广覆盖的文化设施、丰富的文化活动,为城乡文化事业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2.示范引领,农村精神文明达到新高度。长沙县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各地区传统文化传承脉络和地理资源特点,打造了一批以“孝”“忠”“和”“家”“福”“诚”“勤”“善”等文化为核心的农村精神文明示范点,如以“孝文化”为核心的开慧镇葛家山村;以“忠文化”为核心的金井镇双江社区;以“和文化”为核心的安沙镇和平村;以“家文化”为核心的高桥镇金桥村;以“福文化”为核心的江背镇五福村;以“诚文化”为核心的青山铺镇洪河村;以“勤文化”为核心的果园镇新明村;以“善文化”为核心的湘龙街道潇湘路社区等。通过农村精神文明展评等活动,示范带动形成了“一镇一品”“一村一特”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品牌,涌现出一大批崇德向善、事迹感人、影响广泛的文明家庭。同时,立足于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串联起杨开慧纪念馆、缪伯英故居、陈树湘烈士陈列室、刘少奇天华调查纪念馆、陈康白生平业绩陈列馆、李维汉故居、田汉文化园、许光达故居等红色景点,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用红色文化凝聚人心,打造基层精神家园,为城乡融合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引领。
3.自我革新,乡风文明成为新时尚。长沙县发挥村规民约的自我约束作用、红白理事会等组织的自我监督管理作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推进农村婚丧嫁娶等习俗改革,整顿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办酒泛滥、庸俗表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提倡文明、节俭、廉洁办事,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乡风文明已深入千家万户,社会风气全面改善,“人情债”轻了,铺张浪费少了,集体活动多了,文化生活丰富了,勤俭节约、尊老敬老成为常态,乡村整体展现出了崇尚文明、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五)绿色功能凸显:乡村生态价值由单一向多元增值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长沙县按照“发展美学经济、推动全域旅游、做实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整治,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另一方面发挥生态优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增值,打造了环境美、产业美、生活美、乡风美、秩序美“五美与共”的乡村样板,让农村有景可看、农民有活可干、农业有钱可赚。
1.保护绿水青山,推动生态环境全面改善。近年来,长沙县坚持走“两型引领、绿色发展”路径,大力推进城乡环境整治,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推行生态河道治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成功打造“中小河流治理全国样板”,河道水质全面改善。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推进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农村环境“洁、净、美”目标基本实现。实施三年造绿大行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绿色通道113公里,建成22个乡村公园、9个绿色示范集镇、104个绿色村庄(社区)、2400户绿色庭院,2018年全县林木绿化率49.8%,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36%。结合实施蓝天保卫战,2019年全县天气优良率为88.0%,空气质量改善率居全市第一。全县大部分镇村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生态镇村,长沙县先后获评全省首个国家级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示范区,多次获评全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并居榜首,连续三年获评“湖南省美丽乡村先进县”。
2.依托绿水青山,实现“生态+”价值链不断延伸。长沙县致力于发展“美学经济”,深入挖掘生态在景色观赏、产品增值、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科技教育、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多元价值,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以优质稻、茶叶、花卉、有机蔬菜、时鲜瓜果为主导的生态农业,推动生态种养、休闲农业、生态旅游、乡村文化深度融合,茶园变成景园、花卉基地变成花观园、民居变成民宿,使美学经济“造血功能”不断增强,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生态优势日益转变为推动乡村发展的经济优势。如果园镇浔龙河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综合发展特色农业、休闲旅游、康养、生活服务业等,打造生态艺术小镇,农民人均收入从2009年的0.25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3.98万元;新明村依托作为生态示范村的优势,引入山河集团投资5.2亿元打造“健康谷”,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不断改善的生态环境也为全县旅游业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2019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618.31万人次,同比增长23.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3.56亿元,同比增长22.6%,入选2018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
课题组成员
陈文胜 湖南师大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中央农办乡村振兴
专家委员、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三农专家组组长
邹冬生 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三农专家组成员
王文强 省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与改革发展研究所所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三农专家组成员
柳中辉 长沙县浔龙河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省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三农专家组成员
瞿理铜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副教授、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三农专家组成员
蒋俊毅 省社会科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彭秋归 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执笔:陈文胜、王文强、蒋俊毅、彭秋归)
来源:《乡村振兴蓝皮书:湖南乡村振兴报告(2019~2020)》,社科文献出版社,2020年11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