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尹成杰:迫切需要建设农业农村两个社会化服务体系

[ 作者:尹成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12-22 录入:曹倩 ]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农业农村两个现代化,这是乡村振兴的总目标。实现农业农村这两个现代化的总目标,迫切需要农业农村两个服务体系,一个是农业生产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个是农村生活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近些年来,这两个体系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这两个服务体系的供给在三农领域仍然是个短版。下面就如何解决这个短板问题讲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要把农业农村两个服务体系办成大产业,走产业化的路子

目前,我们已经有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了37万,各类龙头企业12万多家,家庭农场60多万家,合作社220多万家。特别是各类的涉农电商企业也超过了3万家。我看到一个数字,农村生产性的服务业收入现在超过了6000多亿元,但是目前我们仍然是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仍然存在着发展滞后、服务能力薄弱、专业化程度不高、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两个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我认为在十四五时期,两个服务体系的加快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黄金期,加快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最为重要的是,要以中央新的发展理念为指导,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把两个服务体系办成一个大的产业,当成产业来办,提高两个服务体系的产业化程度。我们应该大力推进两个服务体系向服务产业的转变,向市场主体的转变,向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的转变,真正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业。

二、新时代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产业功能及其战略性定位

现在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产业的领域进一步拓宽,从生产到生活,从产前到产中、产后,从加工到流通,从一产到农村的二三产业,从专项服务到综合领域。二是从行政手段到市场运作,市场化程度提高了,市场主体的地位进一步明确。三是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产业的服务机制进一步创新,我认为这是在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的一个亮点,主要是实行土地托管、代耕代种、全耕全种、股份合作。四是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产业的手段更加先进,提高了科技含量,应用现代的技术装备,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等,把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五是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产业的服务制度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制度化、契约化、合同化进一步增强,提高了服务的公信力。

三、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产业的扶持政策和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了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产业扶持力度,这个政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的服务业的政策;第二方面是出台了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政策,农业生产托管政策制定了出台对发展农业生产性的社会化服务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特别是在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业的发展态势是什么?我认为有几个态势:

一是未来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业将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二是未来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产业将逐步健全和完善为政府主导加上农企主体,加上市场运作,加上政策扶持,加上农企双赢,这样一个经营机制。

三是未来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产业将成为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四是未来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产业将成为农村社会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

作者系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农业部副部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乡村振兴思想家》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