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胡震:望城区乡村人才振兴发展对策思考

[ 作者:胡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01-23 录入:王惠敏 ]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新活力的重大行动,是缩短城乡差距的重要武器,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区委、区政府将乡村人才振兴提升至发展战略高度谋划推动,在2019年区委1号文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人才引进培育’专项行动,加大‘引、育、用’力度”,制定出台《长沙市望城区2019年乡村人才引进培育专项行动计划》,将乡村人才引进培育工作纳入到全区人才引进培育工作中统筹推进。通过落实区委一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形成人才汇聚、环境优化、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乡村振兴。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本人通过系统走访靖港镇、丁字湾街道、黄金园街道、乔口镇、桥驿镇,并组织人社局、农业农村局、农科园等单位进行座谈,全面深入调研我区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并结合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一、我区乡村人才振兴的基本状况

1、基层乡村干部队伍比较健全。一方面,规范基层组织建设。坚持标准驱动,落实支部“五化”党建要求,实施

基层党建工作清单制。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规范“双报到”工作。按照“可观摩、可复制、可推广”要求,创建“五星”党支部,评选党建规范化、示范化党组织,并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我区基层组织不断健全,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干部队伍选配。采取下派、外引、内育等方式,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乡贤等群体中,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做好从村社党组织书记(主任)中竞争性选拔1名街道班子成员,择优考录1名公务员。建强后备队伍,建立了村级后备力量库,拓宽选拔渠道,注重从致富能手、村民小组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和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储备了40名村(社区)书记(主任)和261名村(社区)干部的后备人才库。精准选派第一书记,把精兵强将选出来、派下去。打造一支经得起事业考验、能得到老百姓信赖、让组织放心的农村干部队伍。第三,我区非常重视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大力实施乡村治理人才队伍提升工程,举办全区农村党支部(总支)书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集中培训班。2019年7-8月份,由区委组织部牵头组织,集中对我区138名村社书记分三批次到发达地区和革命老区进行了集中轮训。同时,大力实施城乡人才互动计划,有计划地选派了4名街镇优秀干部到区直及上级部门学习锻炼,选派83名街镇工作人员参与区委区政府阶段性中心工作。共计选派了54名区直优秀年轻干部到龙山县洗车河镇和望城区内各村(社区)从事脱贫攻坚和农村基层一线岗位工作,提升工作水平和能力。

2、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和实用技术人才逐步富集。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一是吸引技术人才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围绕蔬菜产业、“荷花虾”等特色产业和境内自然风光,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三大农业产业的发展带动,吸引了一大批的实用技术人才的富集,其中有来自湖北、益阳等地的“虾农”,还有来自于汉寿、浏阳、益阳、山东等地的“菜农”。在八佳兴农业公司打造成立了“邹学校院士工作站”,重点研究辣椒种植、蔬菜加工。二是实施产业领军人才引进工程。根据蔬菜产业和“荷花虾”产业链建设需要,引进农业产业领军人才;鼓励产业领军人才及团队在我区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投资项目和创新创业技术投资项目。组建蔬菜产业、小龙虾产业科技特派员团队,组团式服务主导农业产业,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三是解决乡村人才的实际困难。建设人才周转房,适当发放交通补贴、生活补贴,帮助乡村人才降低生活、工作成本。提高评先评优指标分配比例,增加乡村人才评先评优机会。评选拔尖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等人才计划时,优先选拔扎根乡村的人才。四是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技人员到乡村兼职挂职、技术指导、项目合作、基地共建和离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支持专家教授、企业家、技能人才等为乡村提供精准服务。

3.基层治理人才精彩缤纷。一是实施乡贤治理工程。深入推广静慎村“九贤治村”模式,整合乡贤资源,充分发挥党员之家、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环卫理事会等载体贴近群众的优势,及时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倡导和谐文明乡风。二是实施人才回归工程。建立在外人才库,通过“项目、亲情、政策”吸引人才回归创业,吸引在外就业的大学生、外出人员、退休机关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等回乡村发展。三是整合人社、教育、农口、商务等部门培训资源,实施乡村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培育一批种养殖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文化旅游人才、非遗传承人、电商物流经营人才,实现特色农业干起来、群众带起来、乡村富起来的目标。四是开展教育、卫生、科技和文化人才下乡,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三区人才计划,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行动计划,促进人才向乡村、向艰苦地区流动。五是激活了一批社会团体开展乡村治理。激活社会贤达、蔬菜协会、非遗协会、文联、百姓城管等群团组织,如靖港镇“学雷锋、爱故乡”立青计划社会团体等,凝聚乡村振兴发展合力。

4、新型职业农民逐渐形成。一是培育了新型农民队伍。望城科技特派团专家从事蔬菜和小龙虾产业的科技指导和培训工作,分蔬菜、小龙虾两个类别组建首批农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由以往的“点对点”服务真正转为了“面对面”服务,通过对望城区种植养殖大户及技术人员的培训,特别

是“一对一”的帮带培育本土人才,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同时,我区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网上培训、农业专项技术引导性培训、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专题培训四类培训,截止目前,共培训农民3162人,着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二是积极探索了院校合作。望城科技特派团分蔬菜、小龙虾两个类别组建了农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由以往的“点对点”服务真正转为了“面对面”服务,通过对望城区种植养殖大户及技术人员的培训,特别是“一对一”的帮带培育本土人才,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三是建立了一大批农业新型经营模式。在望城有一大批的种养殖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生态农庄、农家乐、乡村民宿、家庭旅馆、农村淘宝等新农民专业合作社。迄今为止,全区通过工商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13家,其中土地专业合作社27家。专业合作组织遍布于种植、养殖、加工和服务等行业,参与农户5.17万户,其中入社农户2.46万户,带动农户2.71万户。已申报省部级为民办实事示范社3家,申报市级示范社11家。全区100亩以上种粮大户121户(2013年新增34户),承包水田面积达75365亩全区共有休闲农业企业(点)629家,全区家庭农场申报419家,符合家庭农场条件的有136家,今年新注册的9家。

二、我区乡村振兴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

1、人才新政的标准太高、系统性不够。长沙市人才新政22条和我区人才新政10条,对于农业技能人才适用度不

高,关于高层次的农业人才标准又定得太高,人才新政配套政策不够完善。一方面缺乏人才落户本地的量化指标体系,没有导流政策,可能会导致人才落户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大多数大中专毕业生可能不会选择到偏远农村就业。二是引进人才子女入学、配偶随迁的保障政策不够明朗,仍需进一步细化。三是没有针对农业技能人才的专门扶持政策。

2、农村治理主体能力弱化。农村治理关键是要靠人来推进。但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提速,在望城的一些偏远农村空心化问题依然突出,农村人才外流情况依然突出。现在留守在农村居住和生活的基本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及其它弱势群体,导致乡村治理人才短缺和社会治理主体明显弱化。在矛盾纠纷处理上、环境卫生治理方面、文化事业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提升、教育事业发展等等都存在严重的人才缺乏,特别明显的是中小学撤并,教师队伍进一步流失,公办幼儿园的匮乏,也导致当前的学前教育存在严重的不足。

3、农技队伍弱化现象严重。我区农技人员年龄老化、知识老化、后续力量不足。全区35岁以下的农技人员比例不到8%。在岗农技人员因条件限制,基本上没有参加过中、长期脱产培训。特别是国家取消大中专毕业生统一分配制度后,进入区、乡农技部门的人员都是没有农技专业特长的复退军人等政策性安置人员,农技队伍面临严重“断层”。

4、农业实用技术人才紧缺。对于我区农业发展来说,需要农业高科技人才进行指导,更需要农业实用技术人才的

支撑。当前科技技术比较先进,讯息发达,部分种养技术、植保技术、销售平台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补充,但是,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却是短缺的。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部分种植水稻的区域改种其他的经济作物,我区有8万亩的水田要求进行种植结构调整,这就对于农业实用技术人才有了很大的需求,比如,龙虾养殖技术人才、蔬菜种植技术人才、食品加工技术人才在我区还需要大量培育和引进。

5、社会组织发展缓慢。望城是雷锋的故乡,历来十分重视弘扬志愿者精神,但是农村的志愿者组织、自组织、社会团体还处在萌芽状态。对于老年群体的救助、留守儿童的心理关怀、农村文化传承和保护、基层社会治理的完善等方面还留有空白。

三、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建议和思考

1、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的制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突出村(社区)干部队伍的建设、突出实用技术人才的引进、突出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突出新型农业经营方式的发展,制定我区特色的扶持方案,建议以点带面,分类实施。探索“最美村社干部”“最美农村党员”“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最美农村保洁”“最美非遗传承”“最美乡村贤达”“最美志愿组织”“最美农业技工”“最美创新创业”等十个方面的评选工作,实现典型带动,良性循环。

2、要进一步注入乡贤力量。要充分发挥新乡贤具有人熟、地熟、村情熟的优势,要重视乡贤的树立和推崇,让乡贤成为一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借鉴茶亭镇静慎村“九贤治村”的模式,通过组建乡贤议事会、乡贤参事会、乡贤理事会,充分发挥乡贤的亲缘、人缘、地缘优势,积极引导退伍军人、退休教师、老党员、老村干部、知识分子、返乡创业大学生、乡村医生、文体爱好者等群体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鼓励乡村志愿者组织建设,对致力于乡村振兴的自组织、文化团体、文娱队伍进行鼓励。

3、加强产业人才队伍的培育和建设。围绕产业兴旺要求,建设一支善于利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渠道开发乡村资源,引领带动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服务业、农村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发展的急需紧缺领军人才队伍。鼓励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带头发展农业生产,建设以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生产能手、农业职业经理人、旅游从业人员、电商发展人才为主体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开展教育、卫生、科技和文化人才下乡,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三区人才计划,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行动计划,促进人才向乡村、向艰苦地区流动。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技人员到乡村兼职挂职、技术指导、项目合作、基地共建和离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支持专家教授、企业家、技能人才等为乡村提供精准服务。

4、鼓励和吸引实用技术人才聚集。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我区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开展技术指导和创业服务,培育更多的实用技术人才。结合我区蔬菜、荷花虾、茶叶种植、食品加工等方面,积极到外地和应届毕业生招引一批实用技术人才,可以通过流转、承包、雇佣等方式加强合作。建设一支善于推进乡村现代化建设,在农技推广、乡村教育、乡村医疗、法律服务、规划建设、生态环保等领域具有专业技能或素养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5、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加强培训,强化农村党员秋冬训、“三会一课”,集中开展党员轮训,常态化开展村支部书记的外训工作。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建立农民综合培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重点培训种养大户和技术能手,加大对荷花虾、蔬菜、茶叶、食用菌、花卉、苗木、中草药的种植加工技术人才开发力度。大力推进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加强农业机械化水平。

6、做好农业人才服务工作。努力在工作条件、生活待遇、住房保障、职称考评和子女就学等各个方面给予农村实用人才优厚且充分的保障。组织开展农村优秀实用人才选拔认定工作,完善乡村振兴实用人才考评体系,注重考核乡村振兴实用人才的工作实绩,坚持凭实绩用人,并落实农业产业化政策,对自主创业人才或创业基地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新品种引进、新设施开发、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对涌现出来的政治素质好、有突出贡献的乡村振兴实用人才积极推荐进入“两代表一委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还是在人才振兴,这项伟大的事业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从制度层面进行引导,从产业方面进行吸引,从服务方面进行推动,从培育方面进行强化。

作者系中共长沙市望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