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周杨:内外兼修培引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 作者:周杨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8-29 录入:吴玲香 ]

人才是第一资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强化人才队伍振兴是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工作,要加强农村党员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农民教育和农村人才培养,努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不断增强党在农村的创造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

对内挖掘乡土人才。什么是人才,有一技之长的都叫人才。我们要打破高学历才是人才的旧观念,挖掘发现本村有养殖技术、种植技术、手工技术等“土专家”,让他们一方面利用自己的技术发家致富,另一方面把自己的“独门秘籍”教授给村民,让养的猪羊多长膘、种的水果少病害、编的草鞋更好看。同时,还要积极引导本村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村致富带头人积极发挥自身眼界开阔、懂技术、学历高等作用,发展出自己的产业,把技术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带动大家共同致富。开展致富能人与党员“双向”培养,对特别优秀的,要引导他们加入党组织,把优秀的农村青年人才发展为党员,选拔培养一批文化高、能力强、群众拥护、爱做群众工作的村级后备干部,不断建强农村党组织,发挥本土人才的率先示范作用。

对外引进专家教学。着力抓好招才引智,打好“乡情牌”“乡愁牌”,充分调动城镇优秀人才的积极性,用农村的机会和资源把他们吸引回来,引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投身乡村振兴。建好本乡本土产业发展平台,在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上,为外来专家提供搞科研、谋发展的良好平台,让他们有一个可发挥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充分利用农业局的种养殖技术培训、人社局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大学专家教授的专业培训,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加快培养适应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人才,造就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通过对人才作用发挥的公平评价,让人才看得到智力投入后的成果,有助于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自身产业发展较好的,应当给予政策倾斜和适当补助;技术培训搞得好的,受训群众掌握了一定技术,获得一定收益的,要给予一定奖励,并鼓励以技术入股的形式提高培训积极性;不能以经济形式奖励的,要给予如“荣誉村民”“优秀讲师”“产业发展能手”等荣誉性奖励。健全“基本工资+绩效报酬”制度,完善住房、子女教育、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农村干部人才的经济待遇。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加大从优秀农村干部人才中选拔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力度,切实解决农村基层干部后顾之忧。完善农村基层干部人才谈心谈话制度,县级党委、乡镇党委、村“两委”分级开展谈心谈话,在思想上、关心关爱上留住农村人才。

(作者单位:广安市前锋区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