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杨彦芳: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 作者:杨彦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8-29 录入:吴玲香 ]

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人才是基本保障,必须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实施提供坚强支撑。

1.突出政治引领,建设党性过硬的党员队伍。针对当前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等问题,必须坚定不移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基层党员干部团结起来、任用起来,推动战斗堡垒坚不可摧。切实用好“本土干部”。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严把能力关、先进关和纯洁关,突出把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农村优秀人才发展为党员,进而培养为村干部。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健全完善村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村干部撑腰鼓劲。大力培养“接力干部”。坚持把服务乡村振兴发展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主阵地,结合能力专长,推进年轻干部进村担任村支部副书记、村主任助理、村秘书、扶贫专干等职务,明确服务年限,加强能力培训,提高报酬待遇,强化考核督查,督促履职尽责,切实解决好当前部分农村基层班子队伍“青黄不接”问题。注重回引“资深干部”。针对当前部分农村党员年龄偏大、务工人员偏多、战斗力和凝聚力不强等实际问题,县一级需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在保留原来职级待遇基础上,参照村干部标准提高报酬待遇,严明工作纪律,重点把党性意识强、熟悉热爱农村工作、临近退休或已退休且体健力强的县直部门优秀“老干部”选聘为村支部“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成员,为夯实农村基层基础补充力量。

2.突出示范带动,建设引领文明的乡贤队伍。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农村实际,突出各领域乡贤人士示范引领,移除传统陋习,催生时代新风。精准选树“乡贤”。多渠道挖掘老百姓心中优秀的乡贤人士,大力推选出一批爱国爱乡、热心公益,诚实守信、忠孝友善等农村各领域优秀人物,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或群众喜乐见闻方式广泛传播乡贤事迹、乡贤文化,并通过他们的言行垂范乡村,引领社会风尚、涵育乡风文明。充分展示“乡贤”。积极搭建乡贤人士参与乡村重大项目建设、脱贫攻坚及全面小康推进、乡村社会治理、村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养成、和谐社会构建等服务平台,推动作用充分发挥。组织乡贤人士向群众讲授乡村建设的新知识、新技能,讲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事迹等,提升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意识,进一步传播道德文明。培养更多“乡贤”。广泛发掘培养更多的乡贤人士,突出把乡村德高望重的老人,退休返乡、打工回乡中有管理能力、有知识、懂技术、有经济头脑的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乡村教师、经济能人等人员,纳入到乡贤群体中来,并建立乡贤管理活动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乡贤活动和召开会员大会,向他们全面灌输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和目标,增强责任感。

3.突出产业支撑,建设兴业富民的产业队伍。实现“生活富裕”目标,“产业兴旺”是关键所在,必须强化产业人才支撑。用心用情招引产业人才。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建立区域内产业人才需求台账,进一步整合区域内各类产业人才资源,鼓励支持部门单位人才以“包片区、联产业”等方式下乡服务,努力为乡村招引“部门技能人才”牵线搭桥。大力推进“组团引才”,鼓励支持农村重点产业企业赴产业人才集中地招引产业人才。引导人才返乡创业,因地制宜鼓励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培育产业人才。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还要把重点放在本地产业人才的培养上。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新动向,健全完善农村实用产业人才库、工作台帐,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采取下派科技专家服务队普及化“训”、聘请外地专家“1+X”结对“帮”、选派优秀人才外出“学”、专业合作社定期交流技术“促”等方式,培育造就更多乡土产业人才。突出重点扶持产业人才。坚持把招引产业人才、培养产业人才和扶持产业人才聚焦到带动当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上,建立与利益联结政策挂钩的带动激励机制,加大与群众建立平等互利的利益联结产业人才的扶持力度,让带富产业人才有干劲,让参与群众可实施、能融入、有增收,带动更多的群众投入到产业开发中来。

4.突出均衡共享,建设扎根乡村的民生队伍。以更有力的举措推进教育、医疗和文化等方面人才向乡村聚集,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稳定乡村教师队伍。着力改善乡村教师教学条件、落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政策,让乡村教师有更多归属感、获得感,努力打造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加快推进乡村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吸引更多符合条件、热心农村教育的人参与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进一步满足农民对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厚重乡村医卫人才。探索乡村医卫人才工资奖金与经济发展、绩效相联系的动态增长机制,建立适度倾斜的农村优秀医卫人才表彰奖励制度,营造良好的“用人”“留人”氛围。坚持招录和培养并重,做到人才聘用上优先满足乡村需求,培养上优先安排乡村医卫人才,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农村医卫人才梯队。满足多元文化需求。着力营造良好的乡村文化生态,大力整合乡村文化资源,以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去浸润、感染和引领群众。鼓励民间文艺团体、文化示范户、民间艺人、文化传承人等的发展,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在经费、技术、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建立吸引乡村文化人才责任机制,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招聘、引进文化人才,为繁荣乡村文化储备中坚力量。

(作者系中共湘西州委常委、古丈县委书记)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原创)2018-08-28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