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不仅流汗流泪,甚至要流血牺牲。最近,笔者从媒体的报道来作了一个粗约统计,从去年12月3日至今年1月4日,短短一个来月时间,就有9个省(区)12位基层扶贫干部不幸倒在扶贫路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让很多人感动和惋惜。无疑,他们是扶贫的英雄,他们的离去重如泰山,他们的感人事迹值得我们点赞、铭记。
笔者对12位不幸倒离世的扶贫人作了一个概要统计分析。一是他们都是基层干部。他们中正科2人、副科1人、一般干部9人,市级2人、县级4人、乡级4人、村级2人。二是他们都是中轻年人。他们中22—29岁的3人、30—39岁的1人、40—49岁的5人、50—54岁的3人,年龄最小22、最大54、平均40.75岁,男性7人、女性5人。三是因车祸殉职是多数。他们中因车祸殉职的9人、占75%,突发心梗脑梗的2人、占16.7%,工作压力大跳楼坠亡的1人、占8.3%。(见附表)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到了啃硬骨头的关键期,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任务十分艰巨。广大基层干部奋战在一线,深入群众,夙夜在公,为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新华社发文呼吁对长期坚守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扶贫干部,应有更多的关心与爱护,让他们出行有安全、吃住有着落、病累可休息,通过切实的保障解决他们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并提出关爱基层扶贫干部需要建章立制,优化目标科学考核,让基层扶贫干部从繁琐的迎检资料准备中抽身出来,投入实际工作;注重人文关怀,既要嘘寒问暖也要让基层扶贫干部有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还要把重点培养、优先提拔落实到位,在干部任用、表彰奖励,待遇补贴、人文关怀、抚恤救助等方面,让肯实干苦干、群众满意的基层扶贫干部得到最大的“实惠”。对此,笔者十分赞同。目前,也有如四川等一些省,在这方面出台了文件,兑现了承诺。
同时,笔者还想说三点,一是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道路交通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全球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多达125万,交通事故伤害已位列第八大致死原因。去年12月19日,我国安全监管总局、交通运输部首次发布的《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报告(2017)》显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仍高居世界第二位,2016年交通事故造成死亡人数约6.3万。车祸猛于虎,生死一瞬间。贫困地方条件艰苦,环境复杂,交通险峻,路况较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又十分艰巨繁重,加之,不少扶贫人不仅有扶贫任务也还有其他工作,因此,必须要牢固树立强烈的“安全第一、生命至上”意识。9条人命牵动着的9个家庭命运的改变,又道出另一种心酸。宁可事情慢一拍,也绝不可因车祸丢了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讲都只有一次,不能因为扶贫,让我们的干部倒在路上。
二是切实减轻基层干部负担。12位基层扶贫人不幸倒在扶贫路上,与基层负担过重有没有联系,客观地说是有一定联系的。有关新闻介绍郭琴离世时说:“由于需要核对的信息比较多,必须亲自到镇安县扶贫局对接。村支书看时间太晚,建议她12月30日一早去。但郭琴认为事太多,晚上必须对接到位。村支书拗不过,就叫亲戚开车连夜将他们送到县扶贫局。没曾想,12月30日一大早就发生了事故。”再据《贫困镇女书记自杀事件》介绍: “‘一年到头全是检查。据说1月要来六轮检查。’和这些干部一样,各种排名、考核、检查。检查、问责、约谈,也是陈振兴曾经每天要面对的问题。”去年10月以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发了4个文件,聚焦扶贫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地均应按此要求,坚决制止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其轻装上阵。
三是社会帮扶应实事求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时强调:“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笔者理解,前三句是最末一句的基础和前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无钱无力出感情。但是,参与的方式多种多样,应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譬如潘玲玲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更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扶贫人,奋战在扶贫前线。对于她的不幸殉职,有网友说,一个教师没有倒在三尺讲台却倒在扶贫路上,不得不说这是一首教育悲歌。这话有一定道理。精准扶贫应当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他们比长期拿粉笔的普通教师更有方法引导贫困户脱贫。对于广大一线教师尤其农村教师来说,自己本身也是一个低收入人群,大多又非农学专业,几乎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帮助贫困户富起来,充其量也就是逢年过节去看望一下各自结对帮扶的对象户,送点衣物米油或打一个红包什么的。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教师完全可以做更有意义的事,那就是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通过教育来帮助贫困居民文化脱贫。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扶贫,也才能长久的脱贫。
打好脱贫攻坚战,重点在一线,关键看干部。唯有注重关心爱护奋战在一线的扶贫人,最大限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最大程度激发提振他们的热情士气,也才能圆满打好脱贫攻坚战。
(本文作者系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