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村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定,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多彩,全面小康路上更有奔头。建设文明乡风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孤立片面对待,要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齐头并进。
建设文明乡风,要找准摒弃乡村陋习这一切入点。近年来,一些地方把随礼演变成了挣面子的攀比“竞赛”,村民背上了沉重的“人情债”,好端端的民风异化为陋习,成为农民小康路上的绊脚石。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脱贫,必须摒弃乡村陋习、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指示精神,倡树文明新风尚,提升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将先进文化植根农村大地,净化乡风民风;要结合农村实际,坚持正面引导,深入开展宣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农村社会思潮,使其成为农村文化的主流,争取广大群众支持配合;要注意疏堵结合,积极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合理制定村规民约,改变农村传统落后的宗族宗派观念,自觉抵制、消除封建迷信等各种不良思想,努力使乡风民风美起来。
建设文明乡风,要牵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肚子饱了、荷包鼓了,农民才会憧憬更美好的生活。解决好农民生产生活中所想、所盼、所急之事,农民才能腾出更多精力建设文明乡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要借深化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改革的东风,主动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利用金融扶贫、健康扶贫等国家政策,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让村民带地入股、当地就业,在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使村民得到充分保障,令村民分享发展红利,踊跃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出谋划策。
建设文明乡风,要用好基层党建这把“金钥匙”。口袋富了并非意味着乡村文明必然进步,缺乏正确适度的引导,久而久之村子不免乌烟瘴气。村干部的思想正了、作风硬了才能以身作则,真正带领群众奔小康,带动村民讲文明。夯实基层党组织要着重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要精心选育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加强慵懒散基层党组织的整顿转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此外,要重点提升基层组织自治能力,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以开展基层党建活动为抓手引领乡风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进村务民主协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发挥各类人才、乡贤等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促进农村社会稳定、乡风和谐。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文明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