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大学生“情牵脱贫攻坚”主题实践活动,某高校三个学生信心满满的来到湘中A村调研,按照不干扰调研工作的要求,村支两委回避了全程走访活动,但学生调研的一些情况与事实相距甚远,不得不让人思考。
学生反馈中:一是贫困户刘伯说他的媳妇死了20多年了;二是五组聂哥说他媳妇智障没评上低保;三是六组张家两孩子是孪生姊妹。而知情人讲,这三件事恰是相反的,学生听后诧异,乡村套路深,印象中憨厚的农民伯伯怎么这样?
这三户的故事还真有得一说,先说刘伯,刘伯年轻时好吃懒做,好喝一口,今朝有酒今朝醉,家事不管,农事不做,媳妇不堪,逃婚到广州,毕竟心灵手巧,成了别人家的媳妇,丢下可怜的两个男孩,当时都不到10岁。刘伯一看酒仙当不成,还要当爹当妈,媳妇到别人怀中,心中那个恨啦,只要谁提起,就说死了!靠兄嫂帮撑,总算把孩子带大,老大倒插门,算给别人养了孩子,老二35岁,未婚。党的政策好,刘伯评上了贫困户。前不久与村干部争吵,要将前妻享受贫困户待遇,原来人虽跑了,户口一直在。刘伯憋着劲,不是强调按户口来么?
聂哥三兄弟,三媳妇跑了两个,只剩下智障的三媳妇,前不久早产,小孩在厕所溺亡,婆婆还怪亲家,没想自己责任,农村母猪生仔,有的主人会睡在猪圈,生怕误事,何况是人。曾听说为菜地浇肥,大媳妇多浇了点,聂母竟然一勺粪浇在媳妇头上,而聂父,即使邻里死人,他会找借口离村而不帮忙。这样的家,谁能待得下来?而智障媳妇是城镇户口,早在城里吃上了低保,而聂哥盼望在农村再吃份低保,大晴天睡觉生活就更自在了。前不久找村书记闹:“我不够条件,你看谁家比我条件更差啰!”而他自己忘了刚前不久村里费尽心血为其争取了异地搬迁款8万元。这么大个馅饼到手却毫无感恩之心。
张家的孪生姊妹故事简单些,说白了就是躲计生罚款,过去村里接生,何时出生“自己说了算”,报个孪生“利己不损人”,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生了第三个也“符合政策”,张家现在还不是贫困户。但多次找书记“积极”争取:“五口之家,吃喝拉撒,要得是票子,要照顾下才好!”
思考一:学生助力扶贫督导作用十分有限。
一是时间匆忙,准备不足。各高校接到活动通知时,学生已放假,接通知后迅速召回,出发时都不知道要干什么,只是到了县里才知道任务。财力上有浪费,工作上不知准备啥。
二是方案简单,适用性不强。每个组走访三个村,几乎就是马不停蹄寻问,填表,找资料,甚至做不完,没有时间和村民感情交流、生活交流、及帮些具体农活。
三是方言难懂,沟通交流困难。普通话农民也听不懂,几乎是各说各话,好在有老师领队,要不盲人骑瞎马,还真有点危险。暑假就出现学生陷入传销事故。
学生调研,戴个眼镜,拿个笔,还没进入情况就开始写,加上今年让农民签字画押已经是十几个回合了,这种拷问式调查很不受农民伯伯待见。造成“你的心是小小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错误”。
学生下乡更多的是增加常识,增加感情,体验疾苦,功夫在诗外。真心诚意生活20天以上,真心帮百姓做点事也才受欢迎。笔者真见过有城里长大的人说“玉米要长四年,花生是树上结的”这种没常识的话。
笔者也与多个学生小组沟通,普遍反映收获不大,不受待见,天热、农民白天要干活,早晚要休息,不希望被打扰。活动方案将把所有扶贫事项查验过遍也是理想化。纯粹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正如毛主席所说:“如某同志所谓‘到处只问一下子’,那便是一辈子也不能了解问题的深处。”
毛主席1927年在湖南五县调查,找的是各县中级负责干部;寻乌调查找的是一部分中级干部,一部分下级干部,都在一月左右就形成报告,毛谈到这些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毛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写到,农民协会说话是“飞灵的”、有一种“强告化”又叫“流民”者、那些一字不识的黑脚杆子,翻开脚板皮有牛屎臭,也当了区农会的委员长,这些典型方言,非常生动实际,用官话是难以表达的。如果毛用所谓“直接入户”办法,排斥“乡村”干部,恐怕一年也写不出此类经典之作。
人民军队,走到哪里,水满缸,院扫净,老百姓很欢迎,换来沂蒙儿女用乳汁救伤员、送郎来参军。大学生能做的事很多,如大小活搭个手,给留守儿童梳头发,辅导作业,是会很受欢迎的,而让活泼天真,不黯世事的学生一本正真的“表里来,表里去”,审查乡村扶贫工作有点勉为其难,引导学生思考当前农村的一些典型问题,如光棍问题、村干部待遇问题、优亲厚友问题、黄赌毒问题,不求面面俱到,或许有所收获。
外行式督导作用都是有限的。某个督导组来县之前要求贫困户资料全打两套,而10余万户资料光打印就得几天时间,一般打印机会烧坏,而在纸资料里找资料是真正的大海捞针,真正需查某户资料在电脑里瞬间可定位。此类状况甚多,因督查的严肃性,下面有话还不敢提。
思考二:如何看待农民说假话,争当贫困户?
从表面看,这是民风日下,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是越扶越懒,是“糟得很”。
但不要忘了“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干部会上用“八个更”,高屋建瓴概括了人民新期盼。有了这个准星。我们能发现乱象背后是一种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用适当方法和策略来引导,事情会向“好得很”发展。
一是农业为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做得贡献还小吗?上一辈人脸朝黄土背朝天,一滴汗珠摔八瓣, 山路十八弯,饿着肚子给国家送粮谷,辛苦一年喂条猪全部交“购猪”,油星都没能沾。一个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群体,在生产力有较大提高时得到反哺,提点想法可以理解。
二是农业是高风险行业。 “姜你军”、“蒜你狠”、“豆你玩”这些词不绝入耳,农民并没有增收。今年六月A村眼看丰收在望的西瓜、猕猴桃就在一场雨,一场旱中化为乌有,正月初四栽的20万株油茶干焦大半。产业如果是扶贫项目,损失的是国家的,如果是个人项目,则纯是自身割肉,而真正要争取点补贴却“路漫漫”。
三是对于扶贫边缘的农户来说,想争取点福利,可以理解。2013年评选时,谁也没想到贫困户会有如此福利:免费建房,免费上学,医院设有专门扶贫窗口,绿色通道,眼看着辛苦努力不如贫困户福利。甚至当初还是讲风格让别人当贫困户,在真利益面前心理失落难免。
按马克思说的,“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而事实上非贫困户只是提出想法而已。
曾有小学生写作文,理想是长大当贫困户。网上也讲改变命运四次机会,投娘胎、上大学、找对象、当贫困户。也讲我不做你的红颜,不做你的知己,不做你的爱人,我只做你的贫困户。中有调侃也有现实也有无奈。
村民不满的真根子在于扶贫扩大化问题。真正需要帮扶的即赤贫1-3%左右,扶这些人,没人有意见。一个村,哪些真穷、真苦,是不需要那么多指标衡量,村民张口便来,一说一个准,在中部地区,绝大部分是不会低于3026元这种赤贫标准的。我曾去过两个村,其真需要扶的就3户人家,其他即使有点困难,亲朋也能解决。可以依常识判定,目前相当一部分贫困对象是不需要列入的。但哪一级能拿出这种勇气?90年代邵阳B县和C县条件差不多,B评为小康县,C评为贫困县,B县那位县委书记现在还被当地骂,说真话是有代价的。
对于当初分指标面而来的贫困县、乡、村、户,都可以理解,各为其民。中部某县在获得“革命老区县”称号后,在一份文件中说,“优惠政策和项目不是大锅饭、人人有份,而是有限的资源、激烈的竞争,必须抢前争先,先人一步。”但后来在强调精准情况下就应该实事求是,但有的又怕识别进出比例多了,上级追查当初责任,或者识别严了有损本土利益。在识别上反复做文章,正如“一个谎言,需要用无数个谎言来掩盖”。某县曾一下识别退出人数较多,一看别的县只有几百人,马上推倒重来。本来在三年快结束了,再多次识别,就是不严肃的事情。已进入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户做脱贫就是,不必反复折腾。
对于多数人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来为农户提供基本的发展能力。基本公共服务中最为重要的有两项,一是九年义务教育,二是基本医疗服务。这也是精准不是漫灌。这些简单透明的措施则民众安,万民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穷而患不安,这是乡村普遍的心态。
贫穷不是光荣,更不是特权,扶贫与扶德要相结合。A村某贫困户建房不给邻里留路,在屡次劝解,苦口婆心不改情况下,相关部门取消其建房资格,断别人的路就是断自己的路。扶起正气,村民服气。
思考三:如何看待乡村干部的忙乱与压力?
7月大雨,中部某乡干部王某家房屋深夜垮塌,王某干部母亲当场压死,岳母手臂骨折。2016-2017年,该乡两名40来岁的村干部脑溢血过劳死。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些优秀干部。顾不自己,也顾不了家。这位乡干部,工作二十来年,工资不到2600元,危房没钱改造,危房改造指标想都不敢想,条件艰苦接岳父母,家母一起居住,互相有个照应。没想到“天塌了”。
乡村干部需要应付三头,上头,军令如山倒,下头,群众利益比天高,家里头,基本管不上,可谓压力山大。
村干部工资,不到千元,近三年来扶贫需要全脱产,上面所有指示,村里得落实;村民所有要求,都找村干部。如项目款,上面可能数年不到位,但村干部过年前必付干活的村民。这两位村干部就是大年前,深夜结清村民账单后再也没有起来。
2014年在两会上,广州村官冼润霞,对总书记讲 “大学生村官的工资还不到保姆一半的工资”。 2015年人大代表又向汪洋副总理诉苦:“农村干部一天才合30元。妇女种地一天还能挣100元,村干部大老爷们儿没娘们儿挣得多,自尊心都没了。 ”
乡村干部的工作,网上这两首诗基本写实。国务院也为扶贫中形式主义两次发文。
江城子—扶贫(一堆表格两眼茫,细思量,寝食忘。走村串户,谁人能体谅,纵使累死敢担当,尘满面,衣衫脏。夜来幽梦忽还乡,督导组,又进村。有口难辩,唯有泪千行,一线干部肠断处,乡村夜,扶贫岗。 )
沁园春—扶贫(扶贫风光,千里兵疯,万里纸飘。 望乡镇内外,人心惶惶。全村上下,顿时滔滔。 督导明查,突击暗访,通报召回成效高。 加班中,梦妻儿老小,分外美好。 扶贫如此重要,引无数英雄齐相邀。 赞帮扶干部,走村串户。驻村队员,体乏形消,舍己为公。第一书记,迎检协调写报告。通宵夜,看扶贫干部,还在填表。)
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基层扶贫干部加班成为常态,加班没有补助和加班费;因用车改革,进村入户工作都是干部自费用车,这种“赔钱”工作的状态难以持久。有成绩的时候,大家不一定会把功劳记在他们身上,而一旦出现问题,基层扶贫干部则会首当其冲。上级政府、部门对基层扶贫的督导结果与反馈意见则是五花八门,不同督查者甚至有相左的整改意见,让基层人员无所适从。
填表格在很多时候已经异化为扶贫工作本身,而事实上再多的表也不能帮助脱贫,也没能改进扶贫工作,填完即完,一式五份的原件上报,谁见过一式五份的干部档案?谁会在县里、市里去找村民原件,谁又能在纸山里找到原件?况且,农民信息本就具有非完整性、偶然性、易隐匿性特征,没有可靠的统计价值,对农村用机关工作文表方式也难行通。
真要重视扶贫就要在顶层设计做文章,如某市将扶贫办归口到农委,毕竟农口熟悉农业,专业人才较多,方便统一调配,能揽得起事。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扶贫是一场没有销烟的战斗,但即使是战场,也要最大限度避免人员伤亡,避免非战斗减员。各级工作方法和思路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思考四:计划生育要罚、脱贫攻坚要扶,如何衔接?
张家的孪生姊妹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农村都信奉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观念,为了传宗接代、延续香火,非得生了儿子才算罢休。二婚加超生家庭有五六个孩子的家庭A村有十几户,全部在上学,七八口人的所有开支不是小数,列入贫困家庭首选。
在计划生育抓得最紧时,超生罚款不说,还得抓人,株连亲戚。“该扎不扎,房屋搞塌;该流不流,牵猪逮牛。”A村有好几户住过村里山洞。
现如今有的包户干部,当年管过计生。过去是罚的对象,现在要帮的对象,这些干部心理上拐不过弯。遵守政策的家庭一般不至于贫困,不遵守政策家庭政府反而帮扶,村民心理上也有个弯。
计划生育政策与脱贫攻坚的衔接是个新课题。各种心态如同一团乱麻困扰着基层组织,罪与罚激发着干群矛盾。
思考五、不切实际的产业发展是个伪命题,是皇帝的新装,是用来看的,而不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看到全是“996138部队”,认为扶贫必须因地制宜、切忌喊口号,他对乡亲们说,“还是给你们搞‘几条腿’来吧。”
贫困山区,荒山野岭,石漠化,能不荒,不辜负祖先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留下的这片土地,不用除草剂毁坏,留守老人有事做,做一天事有一天收获,就是不错的安排了。
事实上目前哪个贫困村不是“这支部队”驻守,有的扶贫单位提出了很多产业项目,但最后都血本无归,政府倒没人追责,但有的农户可追着干部要赔偿,农户认为“用了我的地,荒了我的春,费了我的工,甚至还有协议”。
事实上贫困地区的土地,如果有更好的产业,我们老祖宗不知道尝试,老祖宗在这里千年功课,无时不在努力为脱贫努力?庄稼的老把式早把这里的天时地利摸透了,政府很多事可以管,可以促成合作社,可以给补贴,正如路遥指出的“唯独种庄稼这件事不需要指手画脚”。
如果贫瘠地区的农业产业能发财,民间资本早会倾盆而下,多少民间游资在无处可投。笔者见过较成功的产业,只有双峰走马街的制证,新化的文印,全国响当当,几乎不需要政府任何扶助。
而扶贫主导的产业几乎是同质的:猕猴桃,黄桃,养鸡,养猪,只管规模化好看,验收有看点,而不管供过于求,顾不上市场风险。
有些所谓有成功产业,样板产业,短时间确实有得一看,花足“绣花”功夫,那是不计人力物力天力做出的,每年反正有得是补贴,有的年年在补,补贴上了套路,各部门都来补,上面也乐于给,甚至做为某部门单位样板项目,脸上有光,有的一项目挂了几十个单位的样板牌。70年代邵东野鸡坪的学大赛除了“大寨精神”外,该是啥还是啥,“风吹过,一片不毛之地。”1980年中央果断中止学大寨,前车之鉴不远。
不断地往农民没实际利益的产业中扔钱,损害的是党的形象,干部作风,农民的挣钱路千千万,用不着政府如“娇儿般”去宠,越宠越不懂感情。谁见过娇纵的孩子有出息?
华中科大农业问题专家贺雪峰指出:产业扶贫几乎是不可能的,产业只能扶富而难以扶贫。尤其是在贫困山区,开发难度大,获利机会少,与其鼓励贫困农户在缺少获利机会的贫困山区搞开发,不如鼓励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对于缺少劳动力的农户家庭,反贫困几乎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来兜底。
在一些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中,常常表现出“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朝定夕改,热衷追求“花样”。今天想这么个点子,明天出那么个主意;今天制定这个制度,明天研究那个机制,总是在点子上兜圈子,下级无所适从,左右为难,结果形式主义频出。
90年前,面对农会运动,伟大的毛主席写到:“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今天的脱贫攻坚同样也需要我们做出合适的诀择。
(作者单位:湖南省审计厅扶贫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