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在脱贫攻坚一线工作的工作队员,联点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我认真履行职责,自认为有行动,有思考,也有初步的成效。通过走村串户,进一步增加了民本情怀;通过夜宿乡镇,进一步倾听了基层的呼声;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发现了问题,提出了对策。
当前脱贫攻坚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总体来说,县委政府思路清晰,部署周密,推进有力。但具体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在脱贫攻坚重点工作上,存在重资料填报轻实质性工作。在脱贫攻坚中要求填写的所有资料台账从省市到县都没有标准的模板,只有到检查的时候才知道表格要怎样填写。于是每到检查时就进行大规模的资料重做。特别因为系统不稳定,数据经常丢失,造成数据经常对不上。于是,乡镇将大量的精力用在资料的整理收集上,对于走访贫困户,帮助他们落实政策、发展产业上反而做的少。现在已经是6月份,贫困村的大多数基础设施还没有动工,易地扶贫搬迁设计还没完成。 二是在对待贫困户的问题上,存在重物质帮扶轻思想引导。贫困户除因病、因灾、因祸致贫的外,还有一部分是懒惰造成的贫困,等靠要的思想很浓,通过自己勤劳致富的愿望不强烈。有的甚至不以贫困为耻,而是觉得可享受国家的政策,所以或争着当贫困户,或可以脱贫却不愿意退出。 三是在对待参与脱贫工作人员的问题上,存在重负面问责轻正面激励。年初以来,因脱贫工作被追责的干部不断。所以一到检查,乡镇的同志唯恐被抽中,大家说当干部也变成靠天吃饭。但是,却鲜见多少正面宣传的事例。特别是今年,脱贫攻坚的检查一个接一个,又适逢村支两委换届,任务十分压头。大多数同志都是5+2、白+黑,端午节等节假日都没休息。而上面又明文规定不得发放任何加班补助,弦绷得太紧总有一天会断的。
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是要做到精准识贫,就要从实际出发,科学认定。早几年贫困户的认定没有什么标准,基本上是做数字游戏,一些本身不在贫困之列的对象因为人为因素成为了“贫困户”,而一些真正的贫困对象又没有被列入。建议改变贫困户的认定和分任务、划比例的做法,变自上而下为自下而上,从实际出发,科学认定。这次省里的大督查大整改活动对于我们是一次机会,建议将四类对象全部剔除,将重灾重残重病的农户全部纳入系统,将系统里的不符合贫困标准的对象户全部做脱贫处理,将在前几年没有达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农户全部做返贫处理。只有将基础工作做扎实,将数据搞准确,才能将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锁打开,才能在后面的迎检中充满底气。二是要做到精准扶贫,就要因地制宜,一户一策。首先要让贫困户享受该享受的政策。建议由县里编辑一本小册子,将贫困户该享受的教育、医疗、住房、低保等政策收集整理,这样既便于帮扶责任人熟悉宣传,又便于老百姓知晓明了。同时以乡镇为单元,摸底享受相关政策贫困户的名单,分门别类地交给对应职能部门限时落地,九个专门领导小组分别牵头督促。其次要通过产业扶贫,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种养皆可。三是要做到精准脱贫,就要问责和激励同在。对于帮扶责任人,要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问题导向,包走访,包资料整理,包帮扶成效。对于参与脱贫的工作者,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弘扬先进典型,将脱贫攻坚中的表现与干部的提拔任用相挂钩,同时在年底的绩效工资中对干部予以综合考量。
对脱贫攻坚中存在的几条深层次问题的建议
第一,坚决纠正个别地方脱贫攻坚完全由干部包办代替的做法,必须始终明确脱贫工作的主体是贫困对象而不是参与扶贫的干部。当前,相当一部分贫困对象没有把脱贫当作自己的事情,而是消极等待党和政府来给自己脱贫,有的甚至干脆认为脱贫就是干部的事情,自己没脱贫,责任在党和政府。个别参与扶贫的干部认识片面,方式方法也有不当。一定要纠正这种在脱贫攻坚中对贫困户完全包办代替的做法。扶贫应该先扶志,要对贫困户加强教育引导,正确解读党的扶贫政策。贫困户自己首先要有强烈的脱贫意识和自觉的脱贫行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全力配合党委政府的脱贫行动,共同努力早日摘掉贫困帽子。 第二,针对个别干部工作流于形式,只做表面文章,而不是从根本上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现状,必须进一步压实参与脱贫攻坚干部的工作责任。虽然县里建立了“一包五”的制度,但是仍有一部分参与扶贫的干部脱贫攻坚态度不端正,虚与应付,主动的少,被动的多。不是带着感情,真心实意帮助老百姓脱贫,而是迫于压力,当作任务,害怕问责受处分。扶贫仅仅满足于进了村,入了户,见了面,填了表,留了电话,没有真正深入了解情况,由表及里,寻找根源,寻求切合实际的脱贫办法。第三,高度重视因脱贫攻坚带来新的干群关系紧张和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农民狭隘的思想观念,导致一部分不是扶贫对象的农民看到身边一些人得到无偿的帮助而心理失衡,尤其是一些边缘贫困户和一些上访老户,因为自己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对干部产生反感情绪,甚至仇视心理,给脱贫攻坚工作设阻,谩骂村组干部,牢骚怪话不断,加剧贫困户与非贫困户情感撕裂,造成新的不稳定因素。千万不能把贫困问题解决了,又埋下新的隐患。
(作者系中共祁东县委常委、统战部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衡阳通讯 2017-07-21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