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童强:乡镇缺人与不缺人

[ 作者:童强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12 录入:实习编辑 ]

  据报道,乡镇干部工作压力大,积劳成疾的情形时有发生。多名乡镇党委书记抱怨:“目前乡镇事情多、人手少。”但据查,建国后,乡镇工作人员呈现逐步增长状态,这个大趋势未改变。同时,与国外相比我们的乡镇工作人员不仅不少,甚至还有些臃肿。前后对比一个疑惑产生:到底乡镇“缺人”,还是“不缺人”呢?

  乡镇“缺人”。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基层工作越来越繁重。过去,乡镇干部日常工作就是收收提留款、计生款和农忙出去帮农,以及调解邻里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今天的乡镇干部是在发展经济,为百姓发放低保救济等福利时,还在迎接各种越来越多的调研检查,有写不完的汇报材料,准备不完的软件资料,甚至部分乡镇一年用纸用吨记,干部下村更多的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休闲、散心。同时,这些工作对乡镇干部要求更高,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还需要较强的写作、电脑操作能力。时代留下的问题还在发酵,以前安排的退役士兵文化水平达不到新时期的要求,以及大部分老同志在电脑面前一筹莫展。这就造成了乡镇“缺人”,缺高学历、善写作、懂电脑的人才,尽管我们乡镇编制更多了,但还是“缺人”。

  另一方面市级机关在乡镇违规抽调工作人员,一些乡镇党委书记说道:“市级机关在我们乡镇硬抽人,抽‘硬人’,把我们能干事、会干事、善干事的优秀年青人抽走了,一抽一两年,还占着编制。”同时体制外“补血”少了,前几年还有大学生村官能够为乡镇撑撑场面,但是现在规模少了,又不能临聘人员。所以乡镇“缺人”。

  乡镇“不缺人”。据了解大部分乡镇“吃大锅饭”,分工不分家,遇事来了一起上。这就造成有个性的年轻人安排不动,老实的人忙不完,老资格出工不出力。这种现象出现是乡镇缺乏激励机制,管理手段疲软造成的。我们乡镇有人,但管理手段乏力,调不动人员,激发不了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所以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造成老是缺人、无人可用的局面。

  乡镇“缺人”与“不缺人”,有历史的原因、有社会转型发展的因素、也有管理手段的制约,因此我们乡镇领导干部要大胆创新管理,积极探索人事管理机制,积极向上级或更高组织人事部门献言献策、群策群力,定能改变乡镇“缺人”与“不缺人”现状。

  作者单位:华蓥市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