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鲁恒:五精准破解脱贫攻坚主变客

[ 作者:鲁恒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12 录入:实习编辑 ]

  前不久,笔者作为挂钩帮扶人到村组进行入户走访,无意间听说原本在外务工的青壮年健康劳动力,得知自己家乡扶贫政策优厚,回乡申请成为贫困户,专门等着获得建房、产业等政府补助。听说此事后,笔者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我们暂且不考究此事件的真实性,但就此种现象来看,笔者认为这绝不是个性问题,而是共性问题,脱贫攻坚鄢何存在“主体变成客体”呢?

  究其原因,无外乎思想认识没有完全跟上,精准帮扶措施还不到位,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针对“主体变成客体”的上热下冷现象,笔者认为务必认真紧盯问题,吃透政策,保证脱贫攻坚沿正确方向精准推进。

  突出精准识别。要严格执行贫困人口识别标准,及时开展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回头看”,把应进未进和返贫的人口纳进来,把应退未退和非贫困人口退出去,实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有效提高贫困人口识别的精准度。

  突出精准施策。要把产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劳务输出脱贫、教育和健康脱贫、农村低保作为主攻重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要针对特困群体和贫困村,研究制定特殊的政策措施,采取一些超常规的办法推动脱贫。

  突出精准退出。要严格标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对贫困群众吃、穿、住、产、学、医等情况,逐项进行对照检查和评估,既不擅自提高标准,也不随意降低标准,确保不走样、不走偏。要有序退出,严格按照贫困退出标准,实现稳定脱贫,有质量的脱贫、实实在在的脱贫。

  突出精准激发。脱贫摘帽,领导干部是领头羊、主心骨。要激发内生动力,发挥好干部和贫困群众的作用,带头坚决破除观念落后、思路闭塞,畏难不前、缺乏斗志,作风漂浮、不切实际等不良作风,牢固树立责任心、进取心、必胜心,提振昂扬向上、拼搏进取的精气神,撸起袖子带领贫困群众加油干,千万不能怨天尤人、消极懈怠,拖延脱贫攻坚进程。同时,要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做到扶一程、巩固住、不返贫、能致富。

  突出精准教育。要坚持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并重,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转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文明素养。同时要改进帮扶方式,各类帮扶项目和扶贫措施都要围绕让贫困群众“心热起来、行动起来”来进行,扩大贫困群众在扶贫项目各个环节的参与程度,把一些帮扶政策和贫困群众的参与情况挂钩,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切实增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作者单位:中共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