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深入推进“项目立县、工业强县、品牌兴县和旅游活县”战略,经济社会呈现和谐共进的发展局面。
一、综合
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8.41亿元,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98亿元,增长8.3%;第二产业增加值26.99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40.44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构成比为31.5:27.4:41.1,比上年,一产业持平,二产业上升1.1个百分点,三产业下降1.1个百分点。
省实事项目投入23330万元,市实事项目投入15757万元,县实事项目投入8572万元。建设乡村水泥公路131公里。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067人,及时援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1033户,城镇居民医保参保(含登记)人数80216人,完成政府主导的职业技能培训8450人,阳光工程培训2550人。新(改)建5个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102个,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率为46.86%。改(扩)建3所乡镇敬老院和7所村级“五保之家”,保证城市低保对象按每人每月140元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按每人每月61元发放到位。通过新建城镇廉租住房、补贴租赁住户、租金核减等方式解决城镇廉租住房保障户数2114户,建设农村安居房110套。残疾人职业技能及实用技术培训人数175人。64790立方米商品材砍伐指标发放到29个乡镇255个村的846户农户和县直单位。新建农村沼气池2240口。建设1个种粮合作社,吸纳会员218户。新建6处、扩建14处农村饮水工程,解决56795人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对3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禁止3座大中型水库和18座小I型水库投肥养鱼,压减珍珠养殖面积17463亩。全县共确认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401人,为773对符合条件的再生育夫妇实施出生缺陷干预。新建4个移动通信基站和10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新增通宽带行政村20个,改造行政村配电网10个。建设9所农村义务教育合格学校。360个行政村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文化共享工程站点。建设农家书屋90家,为农村免费送戏下乡55场。捕捞渔民解困人数5147人,286户无房专业渔民实现了上岸定居。城区生猪定点屠宰率100%,乡镇生猪定点屠宰率95%,蔬菜农残超标率为0.017%。改造小街小巷12条。8个乡镇实行垃圾集中处理。
全年共创品牌108个,比上年多25个。其中省名牌产品4个,市名牌产品2个,市知名商标3个,注册商标9个,无公害农产品18个,绿色食品7个,有机农产品1个,省级龙头企业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际农博会金奖5个,生产技术获市科技进步奖2项,专利14项,体系认证12项,优良工程4个,其他品牌13个。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稳定回升的内在动力不足;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大;工业经济仍相当薄弱,经济结构需进一步调整。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77亿元,增长9.4%,其中种植业产值22.55亿元,增长6.7%,林业产值0.54亿元,下降19.7%,畜牧业产值19.81亿元,增长19.1%,渔业产值6.16亿元,增长7.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1亿元,下降11.0%。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42.98万亩,增长8.54%。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4.77万亩,增长8.0%,总产量58.74万吨,增长0.12%。油料播种面积49.17万亩,增长18.77%,总产量5.18万吨,增长74.68%。棉花播种面积11.06万亩,增长7.12%,总产量0.88万吨,增长8.48%。麻类播种面积5.52万亩,减少30.3%,总产量0.99万吨,下降28.23%。蔬菜播种面积17.64万亩,增长5.0%,蔬菜总产量31.27万吨,增长5.66%。水果总产量5.75万吨,增长6.67%。水产品总产量5.28万吨,增长5.01%,其中:珍珠产量161.2吨,增长13.49%。全年出栏牲猪83.05万头,增长19.65%,肉牛0.44万头,增长18.92%,肉羊2.6万头,增长1.96%,家禽出笼715.43万羽,增长2.74%,禽蛋产量2.22万吨,增长10.0%。肉类总产量6.73万吨,增长19.7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部工业总产值70.54亿元,增长25.1%,实现增加值18.96亿元,增长18.0%。81家(含西湖1家)规模工业完成产值45.29亿元,增长29.1%,实现增加值11.73亿元,增长26.5%。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及个体工业完成产值25.25亿元,增长9.8%,实现增加值7.23亿元,增长8.5%。
生产罐头6530吨,增长9.6%,机制纸及纸板18985吨,增长25.8%,人造板5.65万立方米,增长6.5%,纱2.17万吨,下降24.0%,布799万米,下降7.6%,矿山设备0.76万吨,增长20.5%,水泥18.95万吨,下降10.8%,铝合金723吨,增长40.1%,合成氨3.69万吨,下降2.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3.96%,提高21.2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实现销售产值42.36亿元,增长25.3%,产销率为93.5%。完成出口交货值1.92亿元,增长16.1%。规模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4.36亿元,增长30.9%,上交税金6158万元,下降2.7%,实现利润7648万元,下降7.2%。亏损企业17家,增加2家,亏损企业亏损额1260万元,增亏778万元。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03亿元,增长19.7%。资质建筑企业完成建安产值16.70亿元,增长48.7%,施工面积113.31万平方米,下降6.6%,竣工58.9万平方米,下降10.9%,建筑从业人员5821人。
四、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13起,其中商贸企业1起,道路交通38起,火灾事故42起,森林火灾事故32起。事故死亡19人,下降17.4%;事故重伤21人,下降32.3%。直接经济损失38万元,增长17%。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19人,减少0.08人。
全年环保项目共审查审批28个,其中报市局审批项目7个,报省局审批项目2个。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建成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四家企业污水处理工程通过验收达标。县城区超标排放的锅(窑)炉进行全面整治, 26台锅(窑)炉有9台已整治到位,5台已经拆除或停止使用,其余锅炉业主正在抓紧实施改造治理。全年COD排放量5085吨,削减率为42.4%, SO2排放量1729吨,削减率为3.1%。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1.33吨标准煤,下降17.4%。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6亿元,比上年增长84.9%。其中:城镇以上投资30.07亿元,增长80.2%,农村非农户投资4.5亿元,增长135.6%,农户投资7.29亿元,增长84.6%。
在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城镇投资26.56亿元,增长85.3%,其中:更新改造投资7.15亿元,增长47.3%。房地产开发企业16个,房地产投资3.52亿元,增长51.9%,施工面积40.81万平方米,增长3.8%,其中住宅32.46万平方米,增长11.4%,商品房销售面积16.0万平方米,增长76.8%,商品房销售额2.3亿元,增长146%。按行业分:第一产业投资2.16亿元,增长86.2%;第二产业投资12.34亿元,增长72.2%;第三产业投资15.57亿元,增长87.1%。
六、贸易和招商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02亿元,增长19.5%,其中批发零售贸易27.21亿元,增长19.2%,住宿、餐饮业销售额3.1亿元,增长22.0%。实现批发零售贸易增加值6.01亿元,增长17.6%,实现住宿、餐饮业增加值2.76亿元,增长21.4%。
引进县外境内项目94个,合同资金28.5亿元,实际到资25.8亿元。其中引进外资项目5个,外资到位资金3357万美元; 引资1千万元以上项目72个。出口创汇1550万美元,增长39.0%。
七、交通、邮政和通信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6.65亿元,增长10%。全县公路里程1798公里。其中:二级9.7公里,三级38公里,四级843公里,等外907公里;县道147公里,乡道593公里,村道1058公里。邮政业务总量0.39亿元,增长87.5%,通信业务总量2.05亿元,增长4.6%。
八、财政和金融
完成财政预算总收入28014万元,增长2.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1384万元,增长0.02%。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国税完成1880万元,增长12.04%;地税完成8680万元,增长26.66%。财政预算总支出125203万元,增长17.99%。
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18.8%。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67707万元,增长26.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58631万元,增长20.7%,外汇存款113万美元,增长43.0%。各项贷款余额270496万元,增长27.5%。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县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1项,其中省级1项,市级11项,县本级28项。全年申请专利81件,其中发明专利39件。企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1.22亿元,新产品产值86667万元。
年末有学校150所,其中高中4所,高级中学1所,职中5所,初级中学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5所,小学107所。在校学生82422人,其中高中生12674人,职中生4086人,初中生25314人,小学生40348人。有教职工6595人(专任教师5973人),其中普通中学教职工3661人(专任教师3180人);职中教职工291人(专任教师203人);小学教职工2643人(专任教师2590人)。幼儿园89所,在园幼儿13587人,教职工949人。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1337人, 600分以上学生人数10人。
十、文化广播和体育
年末有县级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29个;艺术表演团体20个,其中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电影公司1家,放映队19个,放映电影6682场;县级图书馆1个,总藏量5.34万册(件);旅游风景区3处,观光旅游33.1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6221万元。文物所馆藏文物1185件/套;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搜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1987条,项目163项,确立县级项目15个,申报省级项目1个,市级项目2个。
农村有线电视网总有线用户14.0万户,有线入户率为58.3%。中央、省台电视农户综合覆盖率为98%,中央、省台广播农户综合覆盖率为99%。“十一五”村村通已累计完成20户盲村数248个,本年完成38个。
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获得金牌3枚、铜牌1枚,第四届全国传统龙舟大赛获冠军;省常规赛获得金牌16.5枚;市五运会上获得金牌101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户数259880户。总人口814542人,增长0.97%。男性419660人,女性394882人,男女性比为106:100。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670772人,非农业人口143770人。年内人口出生率10.56‰,死亡率8.72‰,人口自然增长率1.8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1元,增长12.9%。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9173元,增长15.0%。百户城镇居民年末拥有:摩托车24辆,固定电话58部,移动电话176部,冰箱90台,彩电130台,组合音响44台,空调94台,热水器84台,洗衣机98部,家用计算机42台。
农民人均纯收入5092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人均工资收入1996元,比上年增长14.32%;一产业经营收入2098元,增长6.45%;二、三产业经营收入649元,增长12.28%;各项转移收入330元,增长23.1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元,增长10.49%。人均住房价值9902元,人均居住面积43平方米。百户农民家庭年末拥有:自行车94辆,洗衣机61部,冰箱38台,摩托车52辆,彩电111台,固定电话66部,移动电话119部,空调6台,热水器7台,家用计算机3台。
年末在岗职工从业人数27434人。其中:国有单位13300人,集体单位1443人,其他所有制单位12691人。在岗职工劳动报酬总额59645万元,人均年工资22302元。机关、事业、企业单位人均年工资分别为27583、25118元、18579元。
年末企业养老参保人数25398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参保人数13221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6382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8880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018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556119人。
注:
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