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121万人口的衡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是全国大型商品粮基地县之一,粮油棉猪总产跻身全国百强、全省十强,双低油菜被誉为“湘南的一颗明珠”。2010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54.93亿元,增长15.0%;财政收入在2009年突破4亿元的基础上又登上了5亿元台阶,达到5.32亿元,增长26.6%,财政收入从2亿元到5亿元仅仅花了三年时间,增幅连续三年高于省市平均水平;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7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54元。先后获得了全国首批文明县城、全国科技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水利工作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等重大荣誉,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红旗单位、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全省引进内资先进县、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县。面对“种粮大县、财政穷县”的普遍现象,衡阳县是怎样做强县域经济的?秘诀在哪?有哪些经验?以下其答案。
一、以城乡规划为龙头,合理布局空间资源,搭建城乡发展平台
近年来,衡阳县坚持把科学编制规划作为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因地制宜,共同编制县、乡、村规划,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和国土整理规划“三规合一”的原则,按照“县城—中心镇—次中心镇—中心村”梯次,加快 “融城、融镇”发展战略,突出发展县城,积极发展中心镇、带动发展一般镇,实现城乡空间的合理布局与要素的优化配置;以产业发展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基础,规划了“一区三园三基地”,着力打造一批品质较高、功能较全、特色突出的小城镇,带动城乡经济共同发展。在广泛听取农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完成了39个示范村和3个示范片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修订,规划既注重发挥乡镇中心集镇的载体作用,又注重以镇联村统筹发展,既着力解决眼前突出问题,又适度超前谋划,为将来发展预留空间。同时,在建设中严格按规划进行产业布局、设施建设、民房改造和村庄整治等,切实维护了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这样,通过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一体的规划体系,搭建了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二、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扩张投资拉动,增强城乡发展后劲
“十一五”以来,全县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2亿元,为“十五”总投资的3倍多;实施重点项目500个,已竣工或投产的项目454个。
一是产业项目取得突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衡利丰陶瓷、三安铁矿、新雁铁矿、利德有陶瓷、荣阳鞋业、飞益达食品、衡泰数控机床、雅典娜石英石等一批投资上亿元的工业项目全面建设,荣阳鞋业和飞益达食品公司成为全县创汇企业,2011年前3季度两家企业已实现出口额3070万美元。金鲲米业、角山米业、天天见梳篦、三和食品、信旺农牧、广源牧业、三香农林、金城木业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06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26家),全县现有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18个,“天天见”牌梳篦、“三和”牌米饼、“角山”牌优质米等名优产品,畅销国内。
二是交通项目建设加快,城乡网络日渐完善。高速公路、铁路从无到有,目前,全县高速公路4条共
三是城建项目不断推进,城镇化逐步提速。目前,全县城镇化率达33%,比2005年增加10%,县城面积17.3平方公里、人口19.8万人,比2005年分别增加6.5平方公里、6.3万人。现已完成县城主次干道油化改造,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自来水厂扩能,公园广场改造和35条背街小巷改造亮化等工程,宜居环境不断彰显。
三、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城乡发展基础
一是以人为本,创新建设思路。衡阳县坚持“城乡一体、镇村共建”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创新“四个一体、三个为主”建设模式(即镇村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整治、一体发展,规划以民意为主、筹资以群众为主、管理以村民为主),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3个重点示范片和39个示范村建设步伐加快,在规模和效益上初见成效,带动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由点向面扩展,逐步实现了从分散办点到连片示范、从村庄整治到镇村共建的转变。库宗桥镇华山梅开栾木示范片、西渡镇赤水正大咸育天星英南示范片、金兰镇金沙金兰联江示范片,台源镇群英村、洪市镇杨泉村、“百城千镇万村”工程试点金兰镇金沙村等一批示范片、示范村多次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会议的现场,深受参观者的称赞。台源镇群英村已作为全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通过省级验收。
二是着眼“两型”发展,完善基础设施。近几年来,县财政以奖代补8000万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3.5亿元,新农村建设后盾单位扶持资金2000万元,农民及社会各界自筹资金10亿元,集中投向新农村建设。全县启动新农村建设项目235个,其中实施土地开垦、耕地整理项目55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8个,投入水利建设资金3.25亿元,全县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全部完成,改造小型水库76处,解决农村2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完成退耕还林22.05万亩,“三边”造林2.6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4.18%。乡村清洁工程全面铺开,全县乡镇集镇和重点村、路段已配备专职保洁员160人,已新建垃圾焚烧炉28个、垃圾中转站26个,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环境“脏、乱、差”的局面。
三是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行“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产业、一抓到底”的产业发展思路,打造农业产业基地,全县已打造了110万亩优质稻、10万亩优质棉、2万亩优质烟、10万亩优质果蔬、70万亩优质油菜、年出栏无公害生猪230万头、年出笼家禽2500万羽等7大优势产业带。产业形成以村为点、沿路成线、联线成片,推动特色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提高了农业的集约化和专业化程度。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专业合作组织143家,带动农户15万户,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洪市镇荸荠加工合作社与420户会员签订合同,实行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会员种植荸荠收入亩平4000元以上,比以前亩平增收400元以上,真正实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作用。湘南养猪专业合作社、永兴肉鸽专业合作社、凯洁精米专业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全省为民办实事省级示范社。
四是开展创建活动,推行民主管理。广泛开展了创建“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提倡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全县60%以上的村成立了“一事一议”资金筹备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乡风文明理事会等各种组织,让村民自主监督、自我管理。洪市镇杨泉村成立生产用水协会,由会员征收水费,维修水利工程,收支榜公布,群众反响良好。台源镇群英村、库宗桥镇华山村等村还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明确了红白喜事开支标准,有效遏制了互相攀比、大搞排场之风,每年可为本村节约资金10万元以上。
四、以社会和谐为目标,推进社会事业,构建城乡发展氛围。全县牢固树立群众工作理念,坚持谋划发展为了群众,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一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教育。落实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撤并学校、教学点30个,完成56所合格学校建设,招聘300余名优秀大学生定向到农村中小学任教,选派500名次城镇学校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提高了农村教学质量。
二是推进农村公共医疗卫生。完善“五位一体”农村医疗救助体系,基本建立覆盖全县城乡的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切实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全县共新建或改造122所村卫生室,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6%。
三是推进农村文化体育服务。按照“政府牵头、市场运作、共建共有、共管共享”的原则,科学编制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规划方案,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农村社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新建乡镇文化站76个,农家书屋442家,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9.2%。
四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几年来,年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以上,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000人以上,零就业家庭100%得到就业援助,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人以上;五大社会保险征缴和支付年均增长30%以上,年发放城乡低保资金5000万元以上,募集慈善资金300万元以上,救助各类对象3000人次以上。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安全网。
当前,衡阳县委、县政府还将继续带领全县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四化两型”为主导,着力打造衡阳最具活力的工业新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最具湘南特色的文明宜居县城,努力把全县建设成为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山川秀美的全省经济强县。
(作者简介:肖顺生,历任祁东县洪桥区委副书记,太和堂区委副书记、区长,衡阳市江东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副区长、区委常委,中共衡阳市珠晖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中共衡阳市珠晖区委副书记,中共衡阳市雁峰区委副书记、区长,2008年5月至今任中共衡阳县委书记。)
文章来源:2012年1月《湖南领导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