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开宝马的贫困户诡在哪?

[ 作者:鱼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8-24 录入:吴玲香 ]

“通过比对存疑信息,我们发现常州市某村领救济的汤某,名下拥有5套房产、奥迪汽车的情况属实。拟对具体经办人村会计吴某立案调查,对村书记彭某、村主任颜某进行责任追究。”前段时间,江苏常州市查处了一起“开着小汽车领救济”的案例。(人民日报 8月23日)

透过文中村会计吴某这句“一直以为自己做得神不知鬼不觉,早知道有这种高科技,我绝对不敢。”至少能得到这样的信息,一是17个部门共享数据,大数据监管太给力;二是如果没有大数据介入这182个问题线索。其中,有的建档立卡户名下存款超过50万、有的拥有多套房产,个别建档立卡家庭甚至拥有宝马、奥迪汽车等问题,还真是无从知晓。笔者不敢妄言还有多少“错保”“骗保”“人情保”待查,但如果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确立的程序而论,怕“大数据”而不怕确立过程,开宝马的贫困户实在让人“诡”夷所思。

依据建档立卡流程“农户申请、民主评议、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其实,要确立是否真贫困并非难事。或许,少数干部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在信息填写、数据统计方面存在不细心、不完整、不准确,程序操作简单化的现象只是其一;入户采集工作中,个别村干部主观上不重视,没有认真调查核实,只是凭印象,造成了扶贫对象识别上产生了偏差是其二;但更为重要的原因还在,单单一个村干部就能决定贫困户吗?事实上,所有的问题还在“办公室办公”过于常态化,上级监督没有接地气,放了“大水耙子”。如此,就算有“大数据”也往往是“事后诸葛亮”。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要实施精准扶贫,首要条件就在精准识别。这也让笔者想到早前这样一则精准识别的失聪的事例,8个子女养活不了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应该说所有的目光都在8对1上,既然8个子女为何父亲又成了贫困户?实则是父亲的户口被单独分开,为了凑足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数量,村组上报该户贫困。到最后谁也不愿意担责,“假戏真做”也就戏份十足。表面上看,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大事者必以精准思维、精准做法为遵循,方见成效。的确,精准识别具有复杂性,但“抢着当穷人”,从表面看是利益驱使,实际折射出贫困地区道德观念与法制意识的淡漠,这无疑会降低脱贫攻坚效率,增加脱贫攻坚成本。追求精准,就得要有胆有识、抓铁有痕。为此,扶贫要扶真贫,一方面要做好相关宣传工作,引导干部群众正确认识脱贫攻坚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最后需加大惩戒力度,实施责任倒查。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发现问题只完成了监督的上半篇文章,还有重要的下半篇文章就是要解决问题。开宝马的贫困户,无论“诡”在哪,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限越来越近,慢不得、等不起。愿各级各单位所有的党员干部,践行好在脱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更别让开宝马的贫困户瞅准监督的罅隙。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