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曾仁德:贫困户曾令伍

[ 作者:曾仁德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08-24 录入:陆福兴 ]

光明村有两个曾令伍,一个在8组,一个在10组,两人相距并不很远。但之前,村干部几次带我们去做入户调查、结对帮扶和慰问时,都是去的10组的曾令伍家。

我总是觉得那个曾令伍家不太像是贫困户,他家住的是两层的楼房,还很新,家里的装修也不错。经过调查了解,他本人不到五十岁,自己有手艺,三个小孩:大的已成家,老二大学毕业后在临近的某市电力局工作,老三在外打工,小日子过得很舒坦,应是属于小康的水准了,怎么还是贫困户呢?我很纳闷,村民中也有一些反应,说是因为他侄媳妇是村妇女主任的缘故。

清理“四类人员”时,我提出他家应该清理,并且把他家的情况做了介绍。然而,有人告诉我说:之前是我们搞错了,真正的贫困户曾令伍是8组的那一个!我很意外,也很惭愧。

第二天上午,我们没要村干部带队,直接开车到8组,了解这个曾令伍的情况。8组很偏僻,在一道山沟沟里,住的又很分散。开始我们问了两户人家,但他们竟然都说不知道他住哪!后来问到一个邹姓老人,才给我们指了路,说是在山的那一边。我们沿着老人指的方向去找,拐了几道弯,再过了几条田间的小道,才到了一处山脚下,那边的树林里稀稀落落地立着几间低矮破旧的砖瓦房。一位中年妇女带我们来到了曾令伍的屋前。他的房屋应该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的,内外墙都没有粉刷,屋边的杂草长到了墙根下,垃圾就堆在屋门前。房屋墙体开裂严重,屋面漏雨,窗户被横七竖八地钉着些未经修整的木棒和木板。那位带路的妇女用大嗓门叫喊他的名字,里面有窸窸窣窣的响声,但就是没有应答。我说:是不是没在家?那妇女很肯定地说他在家里,应该是还没有起床。我看了一下表,是上午十一点四十五分了!那妇女又重重地敲门和窗户,我真担心会把房屋敲垮。过了足足十多分钟,他才从里面开了门,还是拖着半截的拖鞋,一边系着裤子。

他看上去像有七十来岁了,而实际的年龄只有六十一,人很瘦,背又有些驼。听说我们是扶贫工作队的,便叫我们坐,但整个的屋子里,哪有坐的地方?屋里就一条已经很破旧的凳子,并且满是灰尘,一看就是很久没有抹过了的,桌子只有半块桌板,那半块桌板上还放着两只不知什么时候用过的碗,桌子下面有几块砖,是架着烧柴火做饭菜用的,还有一些没烧完的柴草和灰烬在里面。砧板上摆着一把满是锈迹的菜刀,和半蔸包菜,从那包菜切口的颜色看,至少是三天以前切开的!我们就站着问了一些基本情况,其实多半的问题又是那位妇女帮着回答的。经调查,我们了解到他之前有老婆,但是患有一种当地叫作“扯猛风”(癫痫)的病,平时跟好人差不多,发作时突然性失去知觉,并全身痉挛抽搐,口吐白沫。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他老婆怀着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去屋旁的一口水塘边洗衣服,突然“扯猛风”,一头栽进了水塘里,旁边又没有其他的人,就那样连带着肚子里的孩子走了,此事给他和他整个家庭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

他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有一顿没一顿地把只有两三岁的女儿拉扯大。后来,女儿出嫁了,有了三个孩子,女婿又患有心脏病,家里还有公公婆婆、爷爷奶奶,负担也很重,除了农活、家务,还要在赶集的时候,卖一些小孩的衣服,添补家用,除有时给他买点廉价的“国公酒”、啤酒之外,也很难再给他更多的接济了。

以前,他也种点田,给别人打点零工,赚点工钱,顺便还能吃上一餐像样的饭菜。现在年纪大了,很少有人再请他(他的境遇,让我想起土谷祠里的阿Q来!),那一亩多田,也做不了了,算四百元钱一年,租给了别人。现在主要靠每月85元的农村养老金过日子。农村五保户的条件他又不具备,那是要无儿无女的人才能享受的,他有一个女儿,低保也没有(不知什么原因?)。我问他有没有低保时,那位妇女很是愤愤地说:“他怎么吃得到低保呢?低保是给有钱、有关系的人吃的!今天是破天荒有干部到他家里来。”

他从里屋找来一瓶“国公酒”和几只碗,说是要倒给我们喝。我急忙劝住,自己掏了200元钱给他,叫他买点鸡鸭喂养,以后也可以换点钱用,同时叫他把家里和房前屋后的卫生打扫干净,垃圾丢远一点,不要老在床上躺着。

回来的路上,我们都是在讨论怎么才能让他脱贫?但思来想去,除了所谓的“政策兜底”外,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之后,我又去过他家好几次,还带他们村支书去过。他的境况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萦怀。

我好几次和相关干部沟通,希望解决他的低保和住房问题,但一直未能如愿,他们总是用各种理由来搪塞我。上个月,在由镇党委副书记主持的“五大”活动问题研判会上,我再次提出他的问题,并且强调说:“如果他的住房问题不解决,上面来脱贫验收抽查到他家,是肯定要出问题的!”周书记很重视,当即拍板,给他解决三类低保和保障房问题。低保由村里按程序申报,住房问题由工作队牵头落实。第二天,我到县住建局,找领导汇报,请求支持,住建局领导很热心,答应做特殊情况解决一套装配式房屋,但宅基地问题需自己解决,并且要在公路边,便于吊装。

上周五,我们带厂家技术人员到现场确认宅基地状况时,他从屋里出来了,一手握个小酒瓶,一手抓根大黄瓜,左右开弓。我说他很是潇洒,也第一次看到他穿上了整洁的衣服,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

作者单位:湖南省新化北控水务有限公司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