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江山与人民:中国治理体系解析》
熊万胜 著
出版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8月31日
ISBN:9787300309217
内容简介
扼要阐明了中国三千年以来的治理史,并延伸到当代,以历史与现实回应当代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让人明白国家治理如何影响普通人的生活。
本书将传统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治理经验上升到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层面加以探讨,尝试用新的思路来说明什么是当代中国的“治理体系”——它的历史沿革与创新,它的优势与特色,它有怎样的普世意义和中国特色。力图说明党和政府如何直面人民之间的差异性,如何对每一个老百姓的所急之事、所难之事、所愁之事和所盼之事尽可能地有所回应,乃至有效解决。
这本书是作者十年来行走一线、博览群书、思考中国社会的结晶。书中以严谨的论证直达生活的本质,提出了诸多总结我国传统和当代治理经验的新概念,不乏对我们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众多“小事”的分析,读后让人豁然开朗。
作者简介
熊万胜,1972年生,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奉贤区乡村治理研究会会长、浙江红船干部学院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民政部第三届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专家,入选教育部全国教育扶贫和乡村振兴专家人才库。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在《社会学研究》等权威刊物上发表多篇,主要著作有:《体系:对我国粮食市场秩序的结构性解释》《农民合作的新前景》等。
总目录
导论:如何想象中国社会
一、上下如何“联结”
1.联结问题的提出
2.“框架性国家”中的联结模式
3.“群众利益无小事”
4.系统走进生活的姿态
二、如何想象中国社会
1.流行的社会想象
2.利维坦与巴别塔
3.具象的社会
4.“系统—生活”的视角
5.章节安排
第一章 系统与生活的关系
一、从常人出发
1.常人或凡夫
2.第一种常人
3.第二种常人
4.两种理性观
二、常人的生活、社会与系统
1.系统的强制性
2.系统与生活世界的两种联结模式
3.强大的生活与弱小的社会
第二章 联结系统与生活的体系
一、人类社会中的几种体系
1.体系的谱系
2.信仰体系
3.资本体系
4.治理体系
二、治理体系的一般特征
1.治理体系的国家制度特点
2.治理体系的社会规范特点
3.社会整合机制的人格性
三、什么样的国家会有治理体系
1.常规性国家
2.内需性经济和国家自主性
第三章 传统中国治理体系的经验
一、传统治理体系的追求
1.国泰民安的难度
2.治理史的分期
二、从郡县体制到郡县体系
1.大一统郡县制及其两种模式
2.秦—汉转型:郡县制的儒家化
3.唐—宋之变:郡县制的体系化
4.明—清跃迁:清代治理的特殊性
第四章 现代中国治理体系的形成与自觉
一、现代中国治理体系的形成
1.共产党的组织传统的形成
2.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
3.现代治理体系的出现
4.现代治理体系的发展和服务功能
5.三大治理传统的融合
二、变革中的自觉与自信
1.近年来的治理变革
2.不断增长的自信心
三、一个国家的“内在超越”
1.对政治合法性的新认识
2.“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
3.“内在超越”的政治发展
第五章 现代治理体系中的人格化联系
一、因人而异
1.组织联系
2.分配机制
3.生活治理
4.感性互动
5.共同在场
6.个别处理
二、区别对待
1.调查研究
2.行政吸纳政治
3.具体化治理
第六章 现代治理体系中的共享式联结
一、共享的传统
1.重视民生的传统
2.注重共同发展的理念
二、共享的内容
1.物质性成果
2.生活环境
3.公共物品
三、共享的机制
1.跨阶层的福利
2.区域性的福利
3.体制性的共享
4.族群间的共享
第七章 现代治理体系的文化基础
一、人的问题是根本
1.“我”的危机
2.“大我”的危机
3.圣贤安在?
二、科学与人生观
1.积极心理学
2.新时代的生活教化
三、治理性的团结
1.三种社会团结
2.治理性团结的组织形式
3.治理性团结的增量
结语:三千年来的命题
致谢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