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主编推荐

陈定洋: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 作者:陈定洋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27 录入:王惠敏 ]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为解决好新时代“三农”问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和重大举措。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十分丰富,包含了五个方面的重点: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农村还是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因此,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各种举措振发兴举,增强农业农村活力。

  要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贯穿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始终。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乡村建设提升,从单纯追求数量的“生产发展”到质量第一的“产业兴旺”、从生存型的“生活宽裕”到体验型的“生活富裕”、从生活性的“村容整洁”到自然性的“生态宜居”、从单一的“管理民主”到综合的“治理有效”等,从而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建设。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致力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夯实乡村振兴战略之基。对一个人口大国而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必须严格保护耕地,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当前我国农业大而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链条短,产品质量差,经营规模小,综合效益低等。因此,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构建产业体系,产品上优化区域布局,顺应市场需求变化;产业上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构建生产体系,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用标准引领农产品优质化。构建经营体系,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形成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通过深化改革,把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能。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农村“三变”改革给农民“还权赋能”,壮大集体经济。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在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和政府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推动城市的资本、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与农村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结合,形成城乡地位平等、城乡开放互通、城乡互惠互利、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以实施公共服务建设为抓手,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组织与人才保障。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安徽日报 农村版 2017年11月10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