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让尊重农民意愿落在实处

[ 作者:张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02-24 录入:管理员 ]

中央一号文件在千呼万唤中于2021年1月21日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凸显了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持续性的高度重视,也使得中央一号文件成为中央重视“三农”问题的专有名词。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面临着十分特殊的社会背景,可以说当前处于新的重要的历史节点,一是脱贫攻坚战全面收官走向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节点,二是防疫战从应急防控走向常态防控的历史节点,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上的中央一号文件也积极回应了社会现实,侧重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同时,中央一号文件侧重乡村建设,提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并从当前农业农村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出发,强调“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要因地制宜、稳扎稳打,不刮风搞运动。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无疑这是对近几年一些地方不顾民情、不管民意、强力推进村庄撤并——比如舆论场中炒得沸沸扬扬的山东撤村并居事件——引发的舆论战的一个明确回应。这也说明,顶层设计部门的文件越来越接地气,不回避问题,积极回应问题,及时纠偏纠错,正所谓“民之所向,政之所往”。

但是,也应看到,类似的表述并不是第一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2006、2009、2013年均出现过相关表述,而从近三年来看,2019年提到“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2020年提到“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可以看出尊重农民意愿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态度和要求,然而,细究起来,从以往的“尊重农民意愿”到今年提出“不得违背农民意愿”,这一表述呈现明显的层次递进关系,程度上不断加深。这也说明,这些年来,在尊重农民意愿方面,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而且,在个别地方还愈演愈烈,所以,语气也变得更为严厉。

“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农民是乡村建设的主体,如果忽略农民的情绪,违背农民的意愿,农民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将无从发挥,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则成为无本之木。“政之所令,在顺民心。” 让政令更大程度上顺应民心,才能取得百姓的真心拥戴。历史经验表明,凡是顺应农民意愿的事,大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凡是违背农民意愿的事,往往事与愿违,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或社会问题。因此,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尊重农民意愿理应成为农村社会治理的核心与基本目标。

中央一号文件在最后提出“健全乡村振兴考核落实机制”,当前应从法规制度层面加强建设,探索把尊重农民意愿情况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对于违背农民意愿,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要视情况要进行惩处和问责,出台可操作性举措,让尊重农民落在实处,避免成为流于形式的口号!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湖南省社科院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副研究员。本文系作者在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举办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座谈会”上的发言摘选,中国乡村发现网根据录音整理而成)

相关阅读:

湖南师大乡研院举行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座谈会

陈文胜: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突出亮点

姚波:突出产业发展在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陈明:抓住关键 创新引领乡村振兴

王文强:以人才振兴为关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刘祚祥:城乡融合:农村创新发展的新格局

陆福兴: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几点期盼

胡守勇:新阶段乡村建设行动的几个特点

何绍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注意处理好四大关系

蒋俊毅: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要发挥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作用

瞿理铜:新发展阶段如何创新耕地保护机制

张黎:让尊重农民意愿落在实处

傅晓华:一号文件的华丽转身与期望

罗文斌: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彭秋归:何谓“农业农村现代化”

王义正:“三高四新”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要相加相融

刘勇:呼吁在农村与农村之间实现人才(人口)自由流动

李珺:“软硬兼施”绘就幸福乡村蓝图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