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中国农业处于严重的亚健康状态

[ 作者:中国养殖业联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1-09 录入:王惠敏 ]

为适应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中国农村很多地方正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土地流转,中国农业的发展似乎又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机遇。然而,看看前面的摘录,不难发现中国农业事实上已处于严重的“亚健康”状态,在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在国际贸易日益紧密的大环境中,任何一个小小的风吹草动,中国农业诸如前面所说的“卖粮难”、“耕地弃耕抛荒”等病态就有显现出来了。

中国农业如何克服目前的“亚健康”状态,回到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健康的发展轨道上来,是中国农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主导地位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农业都是国家赋税及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农业慢慢被边缘化,不仅沦落为中国整体国民中的一块短板,还逐步演变成强烈依赖国家财政反哺的对象。中国是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生产及供给是中国农业的根基,中国农业目前的“囧”境说到底就是粮食生产及供给所反映出的矛盾和问题。

粮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粮食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因此粮食安全自然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安全的目标就是要确保能够获得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相适应的足够的粮食供应,防止因粮食短缺或意外突发事件而出现的危险。这就是粮食也是农业的政治属性。

粮食作为农业产业的主要载体,又是再普通不过的流通商品,因此,粮食问题其实也是经济问题,粮食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便是粮食也是农业的经济属性。

在现有中国农业体制下,粮食及农业的两种属性存在一定的冲突性。一方面,农民为了增收往往不得不“逃离”农业、“逃离”种粮,导致抛荒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国家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又不得不强制性要求农民尤其是主产区农民种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间接促使农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因此,农业的政治属性与经济属性之间的冲突,是当前我国农业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只有即解决了粮食的经济属性问题,即中国的粮食生产具有国际竞争力,中国粮食的政治安全性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国已悄然进入了国际粮食净进口国的行列,而且规模还不小。并不是我国粮食不够用,而是国外粮食更便宜。也就是说,中国的粮食单产也好,总产也好,都不是我们讨论的焦点问题,因为单产并不低,总产也能满足自给自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养殖业联盟 头条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