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中对“旅游扶贫”提出要求:开展贫困村旅游资源普查和旅游扶贫摸底调查,建立乡村旅游扶贫工程重点村名录;依托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农事景观及人文景观等资源,积极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的休闲农业和森林休闲健康养生产业;打造一批辐射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的风景名胜区、特色小镇,实施特色民族村镇和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工程。
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是农村综合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持续升温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热词”。习近平总书记谈绿色发展时一语中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发展乡村旅游、上马旅游扶贫项目,是为了让城市居民热爱乡村热土,更是为了居住在乡村土地上的人得到发展。这也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现代农业是富民增收的基础产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路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脱贫攻坚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必须啃掉的“硬骨头”;山区综合开发是发展的新空间、新潜力;乡村旅游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这五项工作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乡愁是城市人的乡愁,就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
传统乡村文化是流淌在血液中的乡愁,是乡村旅游的魂。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卖点就是生态与文化。旅游业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最活跃、最有优势和潜力的领域之一。近年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已蔚然成风,但却出现一哄而上、缺乏合理规划的现象,出现乡村旅游项目商业化、庸俗化、同质化等问题。比如,目前国内多地乡村旅游被“农家乐”填充,而大部分“农家乐”形式大同小异。一些贫困县甚至匆忙上马旅游项目,进行简单模仿与复制。虽然投入大量资金,却因为缺少竞争力而难以吸引客流。另外,城市周边的乡村可以借助区位优势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远离城市地区的旅游发展应该怎么推动?这就需要找到独特性的、差异性的发展模式。
从各地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挖掘特色优势,依托比较优势,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防止照搬照抄、东施效颦。创新是多方面的,既要有理念的创新,又有要产品和项目的创新,大到一个项目的案名、形象定位、分区,小到一个标识系统、景观小品,都需要创新。尤其是在项目的设置上,可以在乡村生态景观为基底的基础上,引进高科技的生态体验农业项目,也可以打造一种情趣化的乡村生态环境,也可以营造一种创意性的度假生活方式。此外,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产业,旅游规划必须形成泛旅游产业整合,产生聚集效应。总之,农村旅游发展总体上要突出乡愁文化特色,坚持以净为底、以美为形、以文为魂、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在规划设计、文化内涵、民居建设、景观打造上体现美丽乡村特色。
乡愁是乡村人的乡愁,绿水青山必须变成金山银山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多地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许多乡村人迫不及待要离开成长的热土。留住乡村人的乡愁,脱贫致富成为首要问题。
国家旅游局近期在京召开首次“中国旅游产业促进座谈会”,会议中明确提出,当前中国旅游业正在迎来一个大调整,未来20年到35年,将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期。旅游是综合产业,关联度强、带动作用大,发展旅游产业既可以扩大消费、拉动投资、拉加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又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服务业比重,促进结构调整;还可以增加社会就业、促进农民减贫增收。
京津冀三地旅游局(委)今年10月份发布的《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从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加快建设旅游市场、着力建设旅游服务新网络、逐步完善旅游行业管理体系四个方面,明确提出三年内京津冀三地旅游协同发展的21项重点任务。
旅游扶贫关键是让更多贫困人员参与进来,避免成为大企业、大资本的游戏。各地在发展旅游扶贫工作中应重视建立贫困户参与和分享机制,帮助他们提升旅游经营能力与服务意识,最大程度分享旅游扶贫的红利。
发展乡村旅游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的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短板,打造宜居宜业环境,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要以新业态项目为核心,瞄准京津市场,大力发展休闲游、体验游、健康游等新业态;以战略投资者为支撑,用特色资源、特色项目、产业基金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建设一批投资大、带动力强的重大旅游项目;以产业融合为路径,大力发展“旅游+农业”、 “旅游+文化”,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城乡和谐、城乡联动是留住乡愁的核心举措
城乡和谐的乡村旅游,只有在尊重乡村,尊重乡村人的选择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发展乡村旅游。通过乡村旅游,不仅仅是愉悦身心、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推动城乡的互建互谅,这才是真正有市场依托的、能够推动乡村文化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因此城乡联动至关重要。全社会要共同努力搭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服务平台,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依托优势资源,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引导城镇资金、信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推动城乡产业链双向延伸对接,促进城乡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要素高效配置。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河北新农村建设促进会 头条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