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闯新路强化农业社会服务

[ 作者:方春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23 录入:吴玲香 ]

近年来,我省以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为主引擎,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为总抓手,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努力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上闯出新路。

一、坚持分类施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明确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中的功能定位,定向施策、精准发力。一是家庭农场重点在“增量”上下功夫。在全国率先出台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意见,大力发展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目前全省家庭农场4.8万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998家。二是农民合作社重点在“规范”上下功夫。制定促进农民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深入开展示范社和示范县建设行动。目前,全省农民合作社7.4万家,其中县级以上示范社9767家。三是龙头企业重点在“强体”上下功夫。出台了培育省级龙头企业“甲级队”的实施意见,大力提升“皖字号”骨干龙头企业知名度。

二、激活土地权能,推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

按照明晰产权、完善权能、规范有序的要求,促进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聚集。一是抓确权颁证,夯实土地流转基础。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整省推进试点,为实施“三权分置”、放活土地经营权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抓成果应用,释放改革红利。三是抓管理服务,搭建土地流转平台。全省80%的县和90%的乡镇建立了土地流转交易中心(所),90%的县组建了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截至目前,全省耕地流转面积3138万亩,耕地流转率49.6%。

三、加强社会化服务,打造农业规模经营新模式。

以推动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融合发展为重点,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拓展农业规模经营新路径。做强服务龙头,结合农垦、供销社综合改革,整合各类服务资源,组建“龙头”型服务实体。二是拓展服务形式。积极推广合作式、订单式和托管式服务,打造“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的规模化生产模式。目前,全省主要粮食作物托管服务面积已超过1000万亩。

(作者系安徽省副省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民日报》(2016年11月22日03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