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形式主义扶贫就是假扶贫

[ 作者:肖余恨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31 录入:吴玲香 ]

针对部分地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倾向,国务院扶贫办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切断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及时纠正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说的是部分地区,但已经到了需要国务院扶贫办发通知警示的程度,那就说明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扶贫工作是国家战略,各地各级都很重视。但如果重视只是搞样子工程,做给上面看的,就不可能达到真正的扶贫效果。其结果,劳民伤财是一方面,完不成脱贫减贫的战略目标,更会造成群众对一些党员干部的作风不信任、看不惯,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会因之而受损。

在扶贫工作中,曾经一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现象。从作风方面来看,有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地的;从扶贫方法上来看,有大水漫灌不讲效果、轮流坐庄虚假应付的;有图轻松只输血、不造血,追求表面效果的;有不顾群众意愿和实际情况,帮扶举措与帮扶需求不相符的;也有帮扶急于求成的,项目上马一阵风,屁股一抬又是一阵风。更有甚者,为了完成任务对上面有交待,不惜瞒天过海搞数字脱贫的。凡此种种,不是花拳绣腿,就是投机取巧,不是瞒天过海,就是沽名钓誉,群众对此十分厌恶。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用心做好扶贫工作,做到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真扶贫,就是要有真情,了解真情况,拿出真办法,收到真正的脱贫效果,而不是走马观花,搞贫景工程,搞数字脱贫。因此,扶贫脱贫一定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要同群众一起算账,最终要让群众认账。

而当下扶贫工作中林林总总的形式主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走心。不走心的形式主义扶贫就是假扶贫。真正的扶贫工作,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要讲究实际效果,真正尊重群众的意愿和客观规律,既要真扶,也要扶真、扶志和扶智,更要精准扶贫。唯有克服形式主义,才能踏踏实实地扶贫,取得踏踏实实的效果。

不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这样的人,就不应该坐在位子上。国务院扶贫办的通知,应是响鼓重槌;对扶贫中的形式主义,是当头棒喝。但如此还不够,还应该佐以督察和问责,让敢于玩形式主义花样的,受到应有的惩戒,如此方可产生切实扭转歪风邪气的效果。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深圳特区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