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十大模式创建美丽乡村

[ 作者:农学谷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13 录入:吴玲香 ]

每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分别代表了某一类型乡村在各自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条件下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功路径。

1休闲旅游型模式

“十大模式”创建 “美丽乡村”

主要是在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其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完善齐备,交通便捷,距离城市较近,适合休闲度假,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大。

2生态保护型模式

“十大模式”创建 “美丽乡村”

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其特点是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3高效农业型模式

“十大模式”创建 “美丽乡村”

主要在我国的农业主产区,其特点是以发展农业作物生产为主,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人均耕地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大。

4城郊集约型模式

“十大模式”创建 “美丽乡村”

主要是在大中城市郊区,其特点是经济条件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高,土地产出率高,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是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5产业发展型模式

“十大模式”创建 “美丽乡村”

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6渔业开发型模式

“十大模式”创建 “美丽乡村”

主要在沿海和水网地区的传统渔区,其特点是产业以渔业为主,通过发展渔业促进就业,增加渔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渔业在农业产业中占主导地位。

7社会综治型模式

“十大模式”创建 “美丽乡村”

主要在人数较多,规模较大,居住较集中的村镇,其特点是区位条件好,经济基础强,带动作用大,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8文化传承型模式

“十大模式”创建 “美丽乡村”

是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的地区,其特点是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

9草原牧业型模式

“十大模式”创建 “美丽乡村”

主要在我国牧区半牧区县(旗、市),其特点是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10环境整治型模式

“十大模式”创建 “美丽乡村”

主要在农村脏乱差问题突出的地区,其特点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问题,当地农民群众对环境整治的呼声高、反应强烈。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学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