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高兴地看到湖南师范大学严小龙教授的新著《振兴中的村城中国:本色访谈》出版,这是一部集38篇、37万多字的调查报告集。此前在“科社学人群”里零星看到他的一些单篇调查报告,覚得很好,给予了点赞,现集聚成册,更是锦上添花。
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和最突出的优点,就是深入农村调查研究。这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提。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沒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个充满辩证唯物主义哲理的金句,深刻阐明了通过调查研究,从实践最前沿掌握第一手资料,是创新理论、形成观念、制定政策,以及发表政见的本源和基石。我们也可以把毛主席的这句话伸延为“沒有调查就没有科研权”,沒有调查的研究是言之无物的空洞研究,不可能产生正确的理论、观点、政策和举措。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就要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把握农村实情,从农村的实际出发,提出符合中国实际,适应时代潮流的理论、观点、策略和举措。
严小龙教授的科研团队,在开展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紧紧抓住了调查研究这个最重要的基础工程,用最多的时间、花最大的精力、夯实这个基石,为社会科学界带了一个好头。综观他们调查的全过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腿勤。他们以中西部农村为重点在全国开展密集性村域调研,三年时间内足迹踏入了六个省区、十四个县市,三十多个调研点,在较大范围内,取得了丰富多彩的资料,便于分析、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是手勤。他们每到一个调查点,同干部和村民的谈话,都作了原始笔录或录音,然后整理成文字,保持原汁原味,小龙教授 称之为“本色访谈”。这本汇集三十八篇访谈录的小册子,就是集“本色访谈”之大成的创新之作。有了这批厚实的本色资源,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写出振兴乡村的好文章,绘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美丽蓝图。
三是脑勤。也可以叫心勤。他们把它贯串在调查的全过程:用心确定调查的主题和重点,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调查的主题,把农村土地确权问题作为调查的重点,悉心探索“活化”发展农村经济的核心要素—土地、创造内生动力的途径,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用心布局调查点,他们选择了个体化十确权确地不确股、合作化十确权确地确股、集体化十确权确股不确地等六种确权模式进行调查,可以比较研究,取其优点,去其不足,找出最优模式。用心研读、消化、运用调查资料,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是调查研究的第一步,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程,这步他们己经做了,而且做得很好。第二步就是深入研究,上升为理论。要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找出规律性的东西,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用来指导实践。这一步工作他们正在做。希望严小龙教授的科研团队,再接再厉,充分运用现有资料立足中国实践,打开国际视野,加强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举措创新上下功夫,为践行党的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富饶、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作出新贡献!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员、原党组书记、执行主席,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资深顾问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