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并多次提及旅游产业,这些利好政策在山西基层群众中广受热议。大家深切感受到,山西旅游资源丰富,在该省全力推进旅游产业的背景下,旅游业特别是生态旅游,无疑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央对乡村振兴和旅游产业的重视,对从事乡村旅游工作的长治市美丽乡村建设投资发展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侯团元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近年来,乡村旅游建设如火如荼,乡村旅游发展已经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到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连提乡村振兴,这无疑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又一剂催化剂。”
长治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旖旎,初步形成了“名优特产、红色文化、风情小镇、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现在的生态旅游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要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土地政策,更主要的是构建起乡村的产业体系,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这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和关键,应将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的统筹抓手,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侯团元建议尽快成立美丽乡村产业发展基金,确保有效的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到乡村建设中,通过整合银行、财政、保险、担保等优势资源,为发展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真正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
山西吕梁的贾家庄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过去好女不嫁贾家庄,到今天村富、民安、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旅游产业带动了贾家庄的大变样,贾街成了这里的一个亮点,吸引了省内外甚至国际游客的心之向往。今年从春节大年初一到初七,游客人数每天在十万人以上,连进村的大宽马路都是比肩接踵。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们的机遇,也是农民的福气。一个是老百姓高兴,在这种环境中过得舒服;二是旅游的带动力强。”全国人大代表、贾家庄村党委书记邢利民认为,乡村要振兴,最根本的是产业振兴。“产业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石,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和壮大乡村产业。美好前景的实现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努力,乡村要振兴,必须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起来。”
以市场化的手段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已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郭悦是太原理工大学扶贫工作队联络员之一,目前也是忻州市偏关县万家寨镇泉子湾村“第一书记”。他明显感受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是继十九大之后中央对乡村振兴重要性的再次明确。而生态旅游作为其中一条重要支线,很好地回答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愿景。“生态旅游一方面要做好农村的生态绿化、环境污染治理,另一方面还要提升旅游产业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城市人来农村旅游、消费,以市场化的路径,实现宏伟蓝图。”
“最重要的是要对基层群众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让他们有动力去维护绿水青山,比如对因不乱砍乱伐而受到经济损失的群众进行经济补偿,这是以生态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同时,发挥合作社、挂职干部和扶贫干部等基层同志的作用,让他们为自己定一个小目标,积极思考、主动作为,以点成线、以线成面,汇聚力量。”郭悦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无论是聊起生态旅游还是乡村振兴,大家都将工作短板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人才短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和旅游产业,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开展送来了及时雨。关键是要让年轻人愿意留在乡村干事创业,乡村才能真正振兴。乡村有了人,振兴也才有意义。”在山西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工作的乔靖涛目前是五台县阳白乡白云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在他看来,要让乡村成为年轻人干事创业的乐土。
乔靖涛认为,农村吸引人才,一要振兴乡村教育,整合农村现有教育资源,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二要统筹用好扶贫资金、项目和政策措施,为劳动力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和环境。三要发挥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出台鼓励人才向乡村有序流动的政策,积极培育致富带头人。四要留住农村的绿水青山、优秀的农耕文明基因和浓浓的乡情,让农村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经济时报(微信公众号原创)2018-03-20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