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波:传承民族文化 决胜同步小康
韦波是来自贵州黔西南州普安县江西坡的一名返乡创业的布依族农民,2004年,他外出到浙江打工,2013年返乡创业开办布依族服饰加工坊,聘请村里布依族妇女作为 “绣娘”,向周边布依族村民收购纯手工刺绣,加工成民族服饰,带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一些传统的布依族服饰刺绣工艺在消失,让人觉得很可惜,我想让布依族传统的刺绣文化继续传承下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普安县江西坡布依纯手工伟鲜服饰加工厂负责人韦波说。
韦波曾长期在省外打工。2013年他返乡创业,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江西坡镇开办布依族服饰加工坊,向周边布依族村民收购纯手工刺绣,加工成高端民族服饰。现在,他的家庭式作坊已经变成民族服饰加工厂,7名当地布依族妇女成为固定“绣娘”。2017年,加工厂采取外派刺绣的做法,让200多名布依族“绣娘”在各自家中加工,其中38人来自贫困家庭,每人每月大约增收2000元。
这次来参加两会韦波还带着乡亲们的嘱托,他希望国家对自己家乡的产业能有政策上的扶持,尤其是家乡的旅游产业,以旅游业带动老百姓脱贫。民族的也是国家的,更是世界的。普安县有很多原生态布依族村寨和民族文化元素,他建议应该对这些村寨及村民进行整体保护和安置,避免“人寨分离”,同时注意挖掘布依族服饰、节日、歌舞等文化元素进行产业化培育。
余必丽:“我们村家家都当上了万元户”
鹧鸪园村共5114人,布依族、苗族人口占71%。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全村有建档留守妇女86名。近年来,在村支书余必丽的示范带动下,鹧鸪村立足优越的区位优势,发展大棚蔬菜、葡萄种植等产业,开展经济作物种植技能培训,把留守妇女带动起来在家门口就业。
“我们村曾经是贫困落后的少数民族村寨,‘吃粮靠救济,喝水靠人抬,用钱靠借贷’是村民生活的真实状况。”余必丽说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自己既是家乡发展巨变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2012年时村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仅有4964元,贫困发生率高达14.6%。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村里建得越来越美丽,群众生活越来越红火,现在村组串户路全部硬化,自来水安装到家家户户,文化健身广场让村民休闲健身有了好去处,农家乐,超市,电商服务站等生活配套设施也越来越完善,老百姓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现在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10125元,家家都当上了万元户,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55%。
“春节期间,看电视上报道总书记在四川访贫问苦的时候说‘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我们村的发展,也是村委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干出来的。”全国人大代表余必丽说。近年来,鹧鸪园村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吸纳和接收了想干事、能干事的中青年32人入党,通过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为主动方向,建设蔬菜大棚3147个,露地种植了500多亩,村里大部分人家通过种植大棚蔬菜脱了贫、致了富。
“喝水不用抬,走路不湿鞋,车到家门口,路灯亮起来,要问好生活,感谢党关怀。”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还编了顺口溜。余必丽承诺,回去后,将继续学习和宣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及时把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精神传达给乡亲们,按照总书记的指示和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要求,带领乡亲们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脱贫攻坚战让乡亲们的钱包不断鼓起来,让家乡的明天变得更美好。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民日报(微信公众号)2018-03-16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