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构建三大体系 开拓农业新局

[ 作者:靳李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20 录入:实习编辑 ]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当前,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其中,农业现代化是最薄弱的环节,是必须要加快补齐的短板。

为此,十九大报告特别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核心是要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很快,包括我省三全、思念在内的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都走出了国门,出口到了世界各个国家,但也必须看到,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以我省种植业为例,农民主要仍是以农业种植为主,对未来的销售预测大都是基于去年或者历史的大概经验,因此当产品大量上市的时候,不少农产品都会出现滞销的局面。这些年频频出新的蒜薹滞销、芹菜滞销、萝卜滞销、白菜滞销等,无不与产业链不完善相关,农产品无法进入产业链条,必然造成大量积压。为此,必须从农业产业体系整体谋划,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大力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效益,让农民分享农业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利益。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核心是要促进农业供给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更好适应资源与环境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还不够合理,粮食、棉花库存偏多,部分农产品阶段性产量过剩,且由于优质农产品种植偏少,造成出口不振,库存消化困难。因此,未来我国农业仍需下大力气调整生产结构,要着力围绕人的需求发展生产,使农产品供给数量上更充足、品种和质量上更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各级政府部门也要树立大食物理念,合理安排农产品生产优先次序,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核心是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形成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创新与运用的体制机制。这就首先要大力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农业经营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发挥农民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主体的创业热情和创造力,不断打造农业生产经营多面开花的局面。其次要加大财政、金融、用地、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引导和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发展壮大。同时健全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体系,培育和激活各类经济体,使之在经营领域中互为补充、合作共生,促进各经济体互相竞争、择优汰劣,最终形成充满活力后势强劲的农业经营体。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河南经济报 2017-11-18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